故事讲述人:周仲藩
生于年,毕业于江西医学院,曾任江西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江西省神经外科学分会委员、抚州市神经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为抚州市首批拔尖人才,获抚州市科技进步奖一项,曾被评为江西省优秀共产党员和抚州市先进工作者。
◎没有了以前的紧张和忧虑,大大减少了聚餐应酬,一切名誉和地位全都丢到九霄云外了,天天能睡安稳觉。
◎用药物没治好的心脏不适,由于环境的改变和心态的调整而缓解了。
我今年66岁,6年前退休了。退休前我是一名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曾经在手术台上奋战了36个春秋。那时工作起来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为抢救病人随叫随到,曾有多个除夕夜是在手术台上度过的。外科医生的工作很费心,对每一位病人都要做到术前认真观察,术中高度紧张,术后精心疗养。
20多年前,我40多岁,一次手术后,我突感胸闷、心悸,一数脉搏,每分钟达多次。我知道心脏出事了,立即前往心内科,一做心电图,发现是“急性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我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先用闭气、刺激咽喉的方法调整呼吸,但没有效果,还是静脉推注了异博定,才让心率稳定了下来。
从那以后,我几乎每年都要发作几次,大多数时候我自己采用闭气和刺激咽喉的办法能够缓解,有时无效只得去病房注射异博定了。我自己估算了一下,患病以来异博定用了十多次,而且剂量由最初的一次0.5毫升慢慢增加到1.5毫升。
后来心内科医生建议我行消融手术治疗。经过再三考虑,在退休前一年,医院行消融手术。但专家看了以后说:“你这是良性心律失常,当然消融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但你一年才发作两三次,我建议你暂不手术,可预防性地服点药,也许慢慢就好了。”
回来以后,我和以前一样工作。如果出差,就带上药备着。但病情如故,没见明显改善。
60岁那年,我谢绝了单位的挽留,决定按期退休。退休以后,我离开了老家,和老伴一同来到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家,一边帮忙带孙子,一边疗养。忙碌了几十年,退了下来感到特别轻松。每天的生活很有规律,按时进餐,按时就寝,按时起床,经常散步、上网、打拳、看书、写字、打球。
没有了以前的紧张和忧虑,大大减少了聚餐应酬,一切名誉和地位全都丢到九霄云外了,天天能睡安稳觉。自这以后,我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神奇般地逐渐好转了。第一年,还发作了两次轻微的,时间很短,我用闭气的方法很快就缓解了,也没有服药。从此以后,直至现在,我的心动过速都没有再发作过。
有些疾病的发生,除了与生活、工作和环境有关外,还与人的心态、情绪和起居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心脏病,与人的精神因素关系很大。当年,我的工作、生活没有规律,工作压力很大,饱尝了不少酸、甜、苦、辣、咸,因而喜、怒、哀、乐、思也司空见惯。这种情况刺激和诱发了我的心动过速。
现在退休了,没有了压力,精神上放松了,生活有规律了,和孙子在一起又享受着无穷的乐趣,精神上感到十分愉悦。所以,用药物没治好的心脏不适,由于环境的改变和心态的调整而缓解了。这就是心宽能治心病的道理。因此,我们应该随时保持良好的心态,要开朗豁达,凡事不斤斤计较,退一步海阔天空,快乐地过好每一天。
中国的元化·世界的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