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年12月17日我院为一例扩张型心肌病并发频发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患者成功植入我院首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ICD是通过电脉冲或者电击来协助控制一些可能致命的心律失常的设备。
患者刘女士三年前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经休息后多能好转,平素步行米即有气短,医院就诊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医院住院期间曾多次发生频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曾经多次心肺复苏。平素口服大量抗心律失常药物。来我院就诊前10天,感觉呼吸困难加重,经常出现心悸、胸闷。入院后经完善辅助检查发现,患者心腔明显扩大,心脏功能评价的主要参数左心室射血分数极低,心电监护提示频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入院后给予纠正心衰,纠正电解质平衡,抗心律失常等治疗。因为心功能较差,于12月13日清晨洗刷后并发了频繁室性早搏,频发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数次发生抽搐、意识丧失,出现了严重的心力衰竭,最频繁时每5分钟就要电除颤一次,每一次对于大家来说都是一次惊心动魄的抢救。在刘女士生命危在旦夕之时,心内科(内二科)主任立即在床旁植入临时起搏器电极,通过临时起搏器将基础心律提高至83次每分钟,在超速抑制下室性早波、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得到控制。经科内会诊讨论刘女士的室颤反复发生与扩张型心肌病基础病变,心功能极差有关,在纠正心衰治疗同时,应用临时起搏器治疗3-5天后,心脏电活动稳定后需要植入双腔ICD治疗。
术前监护心电图
于年12月17日下午经1个小时的精心手术,为患者成功植入一枚双腔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ICD植入过程中
ICD连接电极前
ICD连接电极植入体内过程
ICD真容---救命宝贝
手术结束刀口缝合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ICD)是一种体积很小而且能够植入患者胸腔或者腹腔的医疗设备。这种设备会通过电脉冲或者电击来协助控制一些可能致命的心律不齐,有些心律不齐甚至会导致心脏骤停。当发生室性心律不齐时,心脏就会失去高效泵血的能力,患者在数秒之内就会昏倒。如果数分钟内不加以治疗,患者可能就会死亡。为了避免死亡,这种症状必须马上通过对心脏电击进行治疗。这种治疗又称为“除颤”。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上都会伸出几根导线,而这些导线另一端是可以连接到心脏腔室的电极。这样ICD就可以持续地监控患者的心律。当ICD检测到患者的心室内出现心律不整时,就会对心脏释放出电流脉冲来恢复其正常的心跳。如果这样不能使患者恢复正常的心律,或者患者的心室开始出现颤动(而不是有力正常的收缩),ICD就会对心脏释放出高能量的电脉冲(电击)来达到除颤的目的。目前的ICD系统不仅识别和治疗快速心律失常,也具有支持抗心动过缓起搏功能。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原发性心肌疾病。本病的特征为左或右心室或双侧心室扩大,并伴有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伴或不伴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或房性心律失常多见。病情呈进行性加重,死亡可发生于疾病的任何阶段。治疗包括:1.纠正病因及诱因如营养缺乏应予以纠正,与长期饮酒有关须戒酒,治疗恢复后如再饮酒复发,则更难治疗。围生期心肌病应劝其避孕或绝育,以免复发。上呼吸道感染是扩张型心肌病诱发心功能不全的常见原因,特别是在易感染季节(冬春季),及时应用抗生素,酌情使用转移因子、丙种球蛋白,以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呼吸道感染。注意休息休息能减轻心脏负担,促进心肌恢复。根据患者的心功能状况,限制或避免体力和脑力劳动,以不发生症状为宜,但并不主张完全休息。有心力衰竭及心脏明显扩大者,须卧床,予以较长时间的休息。 3.充分了解患者的症状,分析其病理生理改变以及心功能状况。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时,除了合理限制活动外,还应严格限制钠盐摄入。低盐饮食的标准,一般控制食盐在5g/d以下,病情严重者控制在1g/d以下。要向患者普及其所服药物知识,了解患者的整体状况,定期调整治疗方案。在心衰治疗过程中心脏移植是最有效治疗,但普通患者实现较困难,心脏明显扩大,心电图提示心室除极时间延长可以植入三腔起搏器,存在恶性心律失常ICD是植入指征,该患者频发恶性心律失常但心室除极时间延长不明显,双腔ICD是最佳适应征。
患者植入ICD后生命体征平稳,未在出现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目前下床活动后无不适,近日拆线后即可出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中医医院口碑最好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