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病原因
常见症状
治疗方法
治疗医院
预防知识
护理方法
饮食健康

急症室里看人生心梗从来不嫌你年轻,这

//

李阿姨扶着突发心疼的老伴王叔叔,医院急诊室,刚走到急诊科门口,王叔叔突然站不稳,蹲了下去,仅仅是因为“心疼”,差点要了王叔叔的命…

而急诊室里的另一位患者就没那么幸运了。这个让大家很容易忽视的问题,发作起来居然要命!

//

这5个时间段,心脏最脆弱!家有老人的一定要知道!

 很多心脑血管疾病会在凌晨或清晨这段时间里发病,严重时会夺人性命。事实上,心脏有5个“魔鬼时刻”,一定要当心!

1.狼吞虎咽后

  人在吃饭时,心脏的工作状态会发生变化,如心跳加快8%~10%,心脏射出的血量增加,舒张压(低压)降低,大约持续30~10分钟。

  吃饭对心脏影响的程度与进食量的多少有关,食量越大影响越显著。对于有基础心脏病(如冠心病)的人群,则可能会有心慌、不适等感觉,甚至可能出现心绞痛等症状。

护心攻略

  ①吃饭要细嚼慢咽,以“不饿”为主要目标,当有“饱感”则证明饮食已过量。

  ②对于吃饭过快导致的心慌等症状,可以停止进食,坐下休息,观察症状变化,通常过一会儿能逐渐好转。若症状持续不缓解,医院诊治。

.用力大便时

  因为用力排便会增加腹内压力,增加氧的消耗,使心率加快,心血量增加和每分钟心搏出血量增多,给心脏增加负担。

  特别是对于脑卒中后和有心脏病的病人,因便秘屏气用力排便会诱发心脑血管病突然发作,像坐在马桶上心脑疾病突然发作致死的案例屡见不鲜。

护心攻略

  ①清早起床后,一杯温热的开水或牛奶,都可以刺激肠蠕动,帮助排便。

  ②可顺时针方向进行腹部按摩,以刺激肠蠕动。

  ③平时应多吃纤维素含量高的果蔬,多喝水。必要时还可以服用一些缓泻药物,帮助排便。

  ④心脑血管病患者一定不要跟排便“较劲”,排不出来不要勉强。在上厕所之前,有心脑血管疾病史的老年人,应该带上硝酸甘油,以备不时之需。上厕所时不要插门,一旦出现问题家属可及时发现。

3.忍受不良情绪时

  英国伦敦大学圣乔治医学院的公共卫生与人口健康研究所的学者发现,在丧偶后的最初几周内,人们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病发作的风险会上升。有人对正在暴怒者的心脏进行过测试,发现这时心跳急剧加快,有的还变得不规律。

护心攻略

  ①当不良情绪产生时,应当通过适当的途径排遣和发泄,千万别闷在心里。如果十分痛苦,最好哭出来。

  ②可适当地进行一些锻炼,如养鱼、种花、散步、做保健操等,也对舒缓情绪有帮助。

4.剧烈运动后

  运动性猝死常常猝不及防,往往发生在既往健康没有明确心脏病史的人身上。运动性猝死主要是因为剧烈运动导致交感神经极度兴奋,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以满足运动时机体的生理需要。这有可能导致心脏电生理活动的紊乱,从而容易出现心室颤动等致命性心律失常。

护心攻略

  ①要学会自己监测脉搏,用手指按住手腕处的动脉,每分钟适宜脉搏为(-年龄)次以下。

  ②若在跑步过程中突然觉得胸闷心痛、憋气严重,就是身体发出的警示信号,一定先把跑步速度降下来,看看是否有所改善;如果还是没有好转,及时就医,避免悲剧的发生。

5.早晨6~9点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对名心脏病患者调查后发现,在一天中,上午6至9时为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期”,心绞痛和猝死往往会在上午9时左右发生。此时段发作的非致命性心脏病比晚上11时发作的心脏病多3倍左右。这个现象被又被称为心血管事件的“晨峰现象”。

护心攻略

  在早晨起床时要掌握好“3个半”,这样至少可使1/的心脑血管病人免于发生意外或猝死:

  ①睁开眼睛后,继续平卧半分钟;

  ②再在床上坐半分钟;

  ③双腿下垂床沿坐半分钟,最后再下地活动。

“心梗”从来不嫌你年轻!

这是一份看了能救命的防治指南↓

春雨医生“70后”创始人张锐10月6日凌晨因心梗去世,享年4岁。去年10月份,张锐接受《创业帮》杂志采访,曾表示他很焦虑,吃不好,睡不好,睡前总担心资金链断。精神上的压力使得他两鬓全白了,从医多年父亲曾告诫他,这是植物神经紊乱。

夺走张锐生命的元凶“心梗”,全称为“心肌梗死”。过去,一提心肌梗死,大家都认为是“老年病”,而近几年心肌梗塞正逐渐向年轻群体扩散。专家表示,与老年人心梗相比,年轻人发病更具特色,且更易致命。

什么样的年轻人是心梗的高发人群?心梗发生后如何救治?年轻人该如何预防心梗?

受访专家:

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霍勇

首都医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王雷

心梗盯上了年轻人

1男性比女性多

虽然目前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有一定差异,但青年心梗患者中男性大致占80%。这主要与雌激素对女性心血管的保护作用有关。

青年男性往往工作压力大、应酬多,这可能也是诱发心梗的主要因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更年期后,雌激素对女性的保护作用逐渐减弱,因此老年女性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需提高警惕。

  

危险生活因素多

老人生活相对规律,退休后大多没有工作压力,他们的心梗多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运动不足等有关。而青年人的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易诱发心梗。

我们在临床上经常见到连续几天睡眠严重不足的心梗患者。另外,大量吸烟酗酒也是青年人心梗的重要危险因素。

3先兆表现常被忽视

先兆表现常被忽视。老人往往更   

青年人应保持好的心态,既不能太敏感,有点不舒服就怀疑自己得了大病,引起焦虑;也不能轻易放过,错过最佳诊治时机。

正确的做法是:

了解和心梗等疾病有关的知识,出现典型心梗症状时不要惊慌,医院就诊;

心梗高危人群可咨询医生后,备好硝酸甘油等急救药;

重视定期体检,一旦发现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积极控制,必要时遵医嘱服药治疗。

  

4猝死率较高

青年人身体的脏器功能较好,按照一般生理规律,他们的心梗发病率应该比老人低。但由于患者甚至一部分医生的重视不够,没有早期发现和预防,很多青年心梗患者就诊时症状已相当严重。这主要与两个因素有关。

  

一是没有“适应”心肌缺血的过程。经历了血管老化,高血压、心脏病的老人,有一个“缺血预适应”的过程。

他们在平时就可能出现心肌缺血,身体通过建立新的侧支循环和其他代偿方式,已经相对“适应”了这种情况。青年人多没有这个过程,一旦发生心梗,心肌缺血的程度可能更严重,猝死率高。

  

二是运动时易发生心梗。现在很多青年人喜爱体育锻炼,尤其是跑马拉松、打篮球等剧烈运动,这可能造成不稳定的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引起心梗。

青年人发生心梗,不仅严重损害健康,还会影响家庭幸福,因此,更要做好预防。尤其是秋冬季天气寒冷,心肌耗氧量增加,影响循环功能,肉和油脂的摄入也会增加,这些都是诱发心梗的危险因素。

建议青年人合理安排作息和饮食,不要透支体力,也不要暴饮暴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调整好心态,能很大程度上预防心梗。

心梗救治要闯五道关

“心梗”一旦发作,心脏的血液供应就会突然停止。若不及时抢救,往往意味着一个生命的消逝和家庭的破裂。

临床研究证明,再灌注治疗早期开通血管是降低心梗患者死亡率的关键所在,从发病开始,理想的时间是10分钟内。患者一旦出现心梗,每分每秒都有成千上万的心肌细胞死亡,早一分开通,就多一份希望。

令人担忧的是,我国大部分急性心梗患者的再灌注治疗都存在着不同的延误。霍勇介绍,目前我国每年有近70万例心梗发生,但仅约3.5万例获得了及时规范的直接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也就是说,95%的心梗患者没有得到有效救治。霍勇强调,心梗救治,概括来说需要闯五道关。

第一关发现不典型心梗

心梗的典型症状是胸骨正中间或中间偏左的地方出现剧烈疼痛,有濒死、压迫感,还有人会伴有出冷汗、恶心等症状。一般来说,胸痛超过5分钟就要警惕,持续0分钟还不缓解要高度怀疑心梗。

另外,心梗也会表现出一些不典型症状,如后背疼、胃疼、牙疼、嗓子疼、意识丧失等,十分容易被忽视。出现上述症状时,医院,决不能硬着头皮忍耐。

第二关第一时间联系谁

相关研究显示,约1/4的患者不是第一时间拨打10急救电话,而是给自己家人打电话,等家人赶来后才打10,从而延误抢救时机。另有统计发现,心梗患者中医院,认为这样更快捷,只有约1/4的患者通医院。

美国调查发现,使用急救系统的患者,医院的时间可缩短31分钟,做心电图缩短了3分钟,接受冠脉治疗缩短了13分钟。

而患者自己送医有很多弊端:

随意搬动患者或患者自行走动,很可能加重病情,严重时可导致死亡。而打急救电话后,医生会在来的路上指导患者先行自救,运送病人过程中还可进行早期诊治。

医院情况,医院可能没有救治心梗的能力,即使有能力,院方也可能因没做好人员、设备和床位的准备,延误救治。马上拨打10医院能迅速启动有针对性的急救绿色通道,赢得救命时间。

第三关保持气道畅通

通知急救人员后,若患者之前没有心脏病史或不清楚具体情况,最好不要随便给他服药。应让病人平躺,保持安静,不受刺激。同时尽可能保持通风,让病人得到充分的氧气供应。

发生心梗后,最坏一种情况是室颤,可能导致猝死。如果出现,要保持病人呼吸道畅通,并由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做胸部按压和人工呼吸,防止脑缺氧,造成大脑细胞死亡。

第四关信任并配合医生

病人一旦确诊心梗就应马上进行手术,但临床上很多病人家属往往不太配合,迟迟不在手术协议上签字。有的病人家属缺乏对医生基本的信任,一听手术或做支架,就马上怀疑医生是为了多赚钱、多卖药。还有些家庭,要把各种亲属都叫过来一起商量,说好每家出多少钱后才做手术,导致宝贵的抢救时机白白浪费。

因此,为了病人的安危,病人及家属一定要信任医生,配合医生工作,尽快签字,进行手术。

第五关术后必须遵医嘱

发生心梗后,患者再次发病的概率是之前3~4倍。

因此,患者首先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专业的康复治疗,并调整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酒、低盐低脂饮食和科学的运动锻炼。

其次,患者一定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查,以便早期就能发现相关病变,降低复发风险。

最后,患者还要遵医嘱辅以恰当的药物治疗,用于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控制心率、血脂、血糖及血压,预防心绞痛等。

此外,霍勇表示,心梗救助需要有关部门给予更多支持,建立更有效的急救体系,将心梗的医疗资源配置放在国家急救体系更重要的位置,医院也应更加规范救治流程。媒体应加强心梗宣传,让“医院,拨打10;救心梗通血管,相信医生”这个概念深入人心。

还需注意,尽管心梗发病急、病情重,但90%的心梗可以预防。霍勇说,目前看来,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是心梗的主要危险因素,糖代谢异常、肥胖、运动过少、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精神紧张等都会提高心梗风险。上述人群应从调整生活方式开始,积极预防心梗的发生。

来源:民生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疗效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rsw.com/fbyy/7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