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一群“迷失者”。
他们找的是廉价药,虽然便宜,却是救命稻草。
药店、医院、药厂,他们见缝插针;亲戚、朋友、网络,他们无所不用其极。
绊住他们的,是廉价药;他们追寻的,是救命的廉价药;他们是追药人。
阿玲:用铁链锁在家里
医院开药,王女士心里都忐忑不已,就怕药剂师告诉她“奋乃静片”又缺货了。“我女儿这儿有点问题。”王女士指指头部,“吃这药控制得不错,吃了有五六年了吧。”
断药后病情加剧
王女士的女儿阿玲,读大四那年,突然有一天在教室里脱了衣服唱起歌,后被确诊为间歇性精神分裂。医生开的药是每瓶4.5元的“奋乃静”,可以吃上一个月。在家休养两年后,阿玲找了份文秘的工作,日子过得很是稳当,但家人和医生都知道,药是不能停的,停了就可能复发。
年6月,奋乃静缺货了,医生开了别的药代替,但阿玲觉得效果不好。“改药没一个月吧,突然又发作了。”王女士记得,那天阿玲在上班时出现了幻听,总觉得有人在耳边说话,终于在部门开会时崩溃。
见过阿玲的人都不相信,她只是而立之年——精神分裂的折磨,让她看起来和母亲差不多年纪。
替代药贵了百倍
“这个药断过好几回了,替代药的效果都不理想。”在医生指导下,阿玲换过的药,价格都比“奋乃静”贵百倍以上。在王女士的记忆中,自从阿玲被辞退回家,为数不多的几次发病都出现在换药后。她不明白的是,这药似乎每隔段时间就“消失”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