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国际心力衰竭大会暨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年会在北京成功召开。医院的韩秀敏教授在会上做了题为“急性右心衰竭诊疗进展”精彩报告。
一、右心衰竭简介
右心衰竭(RHF)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右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不足以提供机体所需的心输出量时所出现的临床综合征。RHF可以单独存在,但更常见与左心衰竭并存;RHF分为急性和慢性心衰,急性RHF包括如下两类:新发急性心力衰竭与急性失代偿性心衰(多见)。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美国人群的RHF患病率估计为5%,与左心衰竭相当;我国目前尚无确切数据。RHF病因复杂,涉及多个学科,不同病因患者的管理和预后存在较大差异。RHF病残率和病死率高于左心衰,日益重视。
此类患者存在可能导致右心衰竭的病因,有右心衰竭症状和体征,存在右心结构/功能异常/或有心腔压增高的客观证据。急性右心衰竭可根据病因(如急性肺栓塞或急性右心室梗死)导致急性发作的低血压和休克而诊断。
二、急性右心衰竭诊断
病因:①右心室压力/容量超负荷,压力超负荷,APE、PH;容量超负荷,瓣膜断裂、关闭不全及感染;②右心室心肌自身病变,AMI、心肌疾病、严重感染;③复杂性先天缺陷、心脏手术围术期。
临床表现:右室舒张和收缩功能不全、低心排,出现呼吸困难、心悸;体征表现为颈静脉怒张、肝大、腹水,运动不能耐受和疲乏,低血压低心排,尤其伴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
右心功能评价
超声心动图:简便、易行
心脏磁共振(MRI):准确、耗时
放射性核素显像
右心导管检查:血流动力学指标
生物标志物:脑钠肽、cTn、血尿酸、可溶性ST2、半乳糖凝集素3
ASE成人心腔定量测量指南将超声心动图评估右室功能分为右室整体功能(Tei指数)、右室整体收缩功能(FAC、三维RVEF)、右室纵向收缩功能(LAPSE、S/S’)三部分。
版ESC肺动脉高压(PAH)指南建议,以三尖瓣返流峰值速度结合超声征象对肺动脉高压可能性进行分层以指导诊断和治疗。
而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真正的肺动脉压测量金标准就心导管检查。其他征象包括:
三、急性右心衰竭治疗原则
积极治疗原发病,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增强心肌收缩力;维持窦律、心房正常顺序和间期、左右心室收缩同步;针对不同阶段给予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般治疗
控制液体潴留、限盐、监测体重;
氧疗:SaO2<90%常规氧疗,PO2<60mmHg持续低流量吸氧,必要时予以呼吸机辅助;
识别/去除诱因,40%右心衰竭患者存在诱发因素。低心排/静脉压升高者可能存在肠粘膜屏障功能下降,肠内细菌和内毒素的感染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积极控制感染;房速、房扑和房颤患者需纠正心律失常,恢复窦性心律至关重要,常用方法为胺碘酮、电复律及RFCA;避免使用或禁用β受体阻滞剂纠正心律失常。
急性右心衰竭的病因治疗
急性肺栓塞所致的RHF需要再灌注与抗凝治疗,肺动脉高压所致RHF需要强心利尿、靶向药及外科治疗,右心瓣膜病所致RHF可用介入或外科手术方法,肺实质病变或低氧血症所致RHF需要抗炎、通气及氧疗,先心病导致RHF需矫正畸形和强心利尿。韩教授对肺动脉高压所致右心衰竭的管理进行了重点介绍。
肺动脉高压所致右心衰竭的药物治疗包括:①改善前负荷:合理使用利尿剂,避免过度利尿导致血压降低;②改善后负荷:治疗PAH;③改善心肌收缩力:正性肌力药物;④地高辛:可提高CO,降低心室率,长期应用资料有限;⑤防治心律失常,维持体循环血压。
临床上常用的廉价正性肌力药为多巴胺与多巴酚丁胺,重症患者可用米力农、左西孟旦;患者血压很低时可用去甲肾上腺素。心室率超过次/分,频发室性早搏,则不主张应用多巴胺。右心衰竭患者不可使用ACEI等扩血管药物,否则会加重病情。
药物治疗无效时可选择进行房间隔造口术手术。该手术有一定风险,早期报告显示手术死亡率为15%,但患者死亡风险可随术者操作经验的积累而降低。存活中位数为60个月,单纯造口53个月,造口+药物治疗83个月。
对于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压(CTEPH)所致的右心衰竭,内科药物包括抗凝及改善右心功能;指南推荐的手术治疗有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IB),手术死亡率为2.3%~24%,一组例患者围术期生存率为97.7%,6年及以上存活率为75%~92.3%;介入治疗为经皮肺血管成形术(IIbC),有研究称该治疗可改善右心功能。
最后,韩教授总结道,右心衰竭是一种多学科疾病,需要多学科协作治疗,对患者进行综合性管理。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