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病原因
常见症状
治疗方法
治疗医院
预防知识
护理方法
饮食健康

每6分钟电击一次逆转生死14次心电除颤

“快来救人,有人在卫生间摔倒了!”10月20日18时许,在中医院医院(以下简称“医院”)内科一区病房,被一阵呼喊声打破了安静。原来,69岁患者王叔片刻前进入洗手间,随后里面传来“咚”的一声,似乎有人倒地。病友闻声敲门呼唤,发现门被反锁,门内无人应答,便立即呼救。病区护长迅速打开卫生间的门,发现王叔倒地不应、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生死攸关,内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麻醉科等多个科室专家立刻对王叔开展抢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11月1日从该院获悉,经过长达90分钟持续心肺复苏、用药,14次心电除颤等各种抢救,王叔终于恢复自主心律,可触及动脉搏动,在呼吸机支持下血氧恢复,从“鬼门关”里被救了回来!“王叔这样本身患有严重心力衰竭的情况,可以想象,医院外发生心跳骤停,能抢救回来的机会微乎其微。医院病房发作,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中医院心力衰竭专科主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袁沃亮副教授说道。每六分钟电除颤一次,换来一线生机!发现王叔倒地后,几位值班医生和护士熟练地把王叔调整至平卧位,开放气道,立即为他实施心肺复苏,并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推注抢救药物,同时立即通知重症医学科、急诊科、麻醉科等科室协助抢救。一下、两下、三下……经过约3分钟左右的按压,王叔的颈动脉搏动恢复了,开始有微弱的自主呼吸。然而,接上心电监测后,仪器却提示患者发生室颤、血氧下降,意识全无。在场医护齐心协力,将王叔紧急转运至病床,立即进行电除颤、推注肾上腺素,同时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持续胸外按压。在多次除颤、胸外按压、推注药物情况下,王叔的心电图仍为心室颤动与室性心动过速交替,病情十分凶险!袁沃亮主任当机立断,与各学科主任短暂讨论后,给王叔调整了抗心律失常药物方案,同时配合胸外按压、电除颤、维持血压等措施持续抢救。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终于,在多学科会诊支持以及各种抢救手段齐下,经过长达90分钟持续心肺复苏、用药,期间每六分钟进行一次心电除颤,共计14次心电除颤之后,王叔终于恢复自主心律,可触及动脉搏动,在呼吸机支持下血氧恢复,这意味着心肺复苏成功了!在严密监护下,王叔被送往急诊重症医学科继续治疗。开展汕尾首例抗磁共振ICD植入术为患者配备“贴身保镖”在急诊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根据病情为王叔调整治疗方案,持续保持着稳定的生命体征。2天后,王叔开始逐步恢复意识,随后可进行少许遵嘱活动。6天后,王叔成功脱离呼吸机,可与医护人员进行简单交流,思维、记忆基本未受影响。可以说,是医护人员共同创造了一个抢救奇迹!中医院党委书记、心血管内科主任王景峰教授到医院ICU病房为王叔查房袁沃亮主任介绍,王叔是一位心肌梗死后的患者,在七年前植入了心脏支架。最近三年来,他反复胸闷、活动后气促。多次心脏超声结果提示心功能很差,射血分数31%,提示其存在严重心力衰竭。“类似王叔这样的患者,是心跳骤停、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袁沃亮主任指出,报道显示我国每年有约54万人发生猝死,其中大部分都是心源性猝死。而像王叔这样心梗后心衰的患者,正是最为高危的人群。为预防恶性心律失常发作,10月29日,心跳骤停发生9天后,在王叔病情稳定的情况下,袁沃亮主任为他植入了最新的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ICD植入手术进行中这也是汕尾地区首例抗磁共振ICD植入术。可以说,王叔从此拥有了一个“贴身保镖”,随时可以对发生的恶性心律失常给予治疗,生命安全得到了保障。知多D:心脏骤停时ICD一招救命袁沃亮主任介绍,ICD在患者发生室颤、室速等恶性心律失常的时候能起到“一招救命”的作用。但是,36%的患者在4年内有核磁共振扫描需求,而普通的ICD植入后不能兼容核磁共振检查。这是因为,传统ICD起搏系统遇到核磁的环境可能会引发导线头端异常放电、灼伤心肌等严重风险。而抗磁共振ICD系统中增加了滤波器减少导线头端发热和损坏ICD,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任珊珊通讯员:张阳、黄睿、马睦棣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林霞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rsw.com/fbyy/173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