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发现,日常生活中可诱发心律失常的因素有很多种,例举如下:
(1)吞咽食物可诱发心律失常:有些人在吞咽食物3~6秒时可突发心悸,头昏,甚至晕厥;有的出现心动过速、频繁过早搏动;有的则发生心动过缓、传导阻滞。在“狼吞虎咽”时症状更明显。吞咽食物引起的心律失常多数可自行消失,但也有反复发作的病例。
吞咽诱发心律失常的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
①吞咽时诱发缓慢性心律失常:与来自食道的刺激经迷走神经反射增强所致。食物通过该处兴奋迷走神经反射性地抑制了窦房结的自律性及房室结传导性,而出现缓慢性心律失常。
②吞咽时诱发快速性心律失常:吞咽食品时,食道内温度的迅速上升或下降,可直接诱发心房的自律性增高。同时,由于吞咽的基本神经中枢和心血管中枢均位于延髓,食物经过食管时引起食管局部(尤其是位于左心房水平的食管)的收缩和膨胀,刺激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与心脏M受体结合,加速心肌复极过程,缩短动作电位时程和不应期,心肌传导速度减慢,可诱发心房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产生心动过速。
(2)衣服穿着可诱发心律失常:合成纤维衣服(内衣)可使一些人出现室性早搏。这可能是由于:①机体对合成纤维衣服产生过敏,导致组织胺类物质释放;②合成纤维衣服引起皮肤静电干扰,改变体表电位差,从而使心脏电传导异常,引发心律失常。
(3)外来刺激可诱发心律失常:冬天寒冷,遭遇寒冷刺激,会诱发心律失常。机体突然受寒,神经系统受刺激,血管突然收缩,血压升高,引起心律失常。此外,当人体受到突发外来伤害时(如电击、淹溺、中暑等),也会引发心律失常。
(4)情绪变化可诱发心律失常:精神紧张(如看紧张刺激的电视、球赛等)、激动愤怒、忧虑悲伤等,七情(喜、怒、哀、乐、惊、恐、悲)的调节失控,均可通过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使心脏神经功能及内分泌激素释放失衡,诱发心律失常。
(5)剧烈运动可诱发心律失常:运动时通过降低副交感神经张力,增加交感神经张力,使心率增快,房室传导改变,心肌耗氧量增加,诱发心律失常。运动性心律失常一般发生在运动员训练过程中或竞技比赛时,有些年轻人在运动中也可发生。运动性心律失常较常见的类型为房性早搏或室性早搏。单纯的房性早搏与室性早搏除能引起一些症状外,不会严重影响血流动力学,不会导致严重的晕厥。但运动后诱发室性快速行心律失常(如频发性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预后较差。
①空腹运动引起心律失常:人们都知道饱腹运动不好,但对空腹运动却不以为然,这是错误的认识,其实空腹运动危险更大。人在空腹运动时,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会明显增高,脂肪酸如过量,就会出现损害心肌的“毒物”,引起心律失常。因此,在空腹运动之前,应先喝杯牛奶或吃些糕点,特别是50岁以上的人,由于他们利用游离脂肪酸的能力较年轻人低,危险也就更大。
②冬天运动避开清晨:清晨,人体内的交感神经兴奋,分泌大量的儿茶酚胺,随之心率加快和血压升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高峰,过于激烈的运动会造成身体不适,而且上午6~12时容易出现心肌缺血损伤和心律失常,被称为“魔鬼时间”。而下午4~6时时人体精神、体力、心肺功能最佳的时间,因此家属可以提醒患者在这一时间段进行运动。
?北京最大的白癜风医院?谁看好了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