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病原因
常见症状
治疗方法
治疗医院
预防知识
护理方法
饮食健康

哪些原因可以引起高血压心律失常

饱餐会引起心律失常吗?

俗话说“宁可三分饥”。但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很多人不注意节制饮食,时常有人因在酒宴上突然“心慌”、“心痛”而致诱发心脏病发作。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组织器官系统之间是密切相关、相互调节的,饱餐、暴饮除了引起消化系统疾病外,同时也可引起循环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等一系列病理变化。当胃内充满食物时,为了充分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血液大量地向胃肠道分流,使其它组织的血供应相对减少。在心脏方面则心输出量增加而加重心脏负荷,另一方面因为过饱使胃膨胀,横膈上移,心脏受到挤压,使心脏冠状动脉收缩,心脏血供减少,使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加重心肌的负担。再者,有因饱餐后迷走神经兴奋而致窦房结节律性减低,均可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甚至可以引起心跳停止等危险病变的发生。

祖国医学认为饮食不节或嗜食膏粱厚味,均可生痰蕴热化火,损伤脾胃,滋生痰浊,致痰火扰心或痰阻血脉,心血运行受阻,引起心悸、怔忡、胸痹等发生。

饮酒为何会引起心律失常?

酒在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里就有记载,我国古代用酒来活血通脉、补益身体、治疗疾病。中医书中有各种各样的酒剂,仅《本草纲目》就记载着近70种药酒。近来的研究认为,少量喝酒,对心脏具有保护作用,可使小动脉管腔暂时扩张,有一定降压效果。还可以延缓胆固醇等脂类物质在血管壁沉积,起到预防血管粥样硬化、减少冠心病发作的作用。这里说的是少量饮酒,喝酒量以每天不超过30—50克为宜。

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人“以酒当饭”,“煮酒论英雄”,大量无节制地饮酒,甚至养成了酗酒恶习。如这样大量饮酒就会增加心脏和肝脏负担。大量酒精能直接损害心肌,造成心肌能量代谢障碍,使心肌功能减弱,或增加冠状动脉阻力,从而使冠状动脉血流减少而出现心律失常。另外饮酒过量可使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失去平衡,当神经系统对心脏的调节发生障碍时,便可出现心律失常。

中医认为少量饮酒能抗寒助神,壮气活血。但“酒大热有毒”,“饮酒过多,酒毒渍于肠胃,流溢经络,使血脉充满,令人烦毒忄昏乱”。当酒入胃时,则脉络满而经脉虚。伤酒后轻则有身热、头痛、眩晕、呕吐、腹满恶心。重则出现神昏烦乱,手足厥冷,不省人事,而成“酒厥”。所以有“毋恣茶酒”之古训。

饮茶会引起心律失常吗?

据历史文献考证,我国是种植茶叶最早的国家之一。饮茶是我国人民的一大习惯,有“茶的故乡”之美誉。“清茶一杯,元气百倍”。自古以来,人们就认识到饮茶对身体有益。祖国医学对茶的评价也很高。《神农本草经》认为“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

茶叶含有芳香油、咖啡因、鞣酸、茶碱及维生素。芳香油能使大脑和心血管神经系统的神经兴奋,因此喝茶能提神解乏。咖啡因除可兴奋大脑外,还可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茶碱、维生素均有预防血管硬化作用。但饮茶宜清淡,忌饮浓茶。因为茶中的芳香油、咖啡因能兴奋大脑和心血管神经,能增加心室收缩,引起心跳加快,诱发心律失常。因此,过量饮浓茶可引起心律失常的发生,甚至使有心脏病的患者发生危险。

哪些食物对“心律失常”有益?

用食物治疗心律失常(中医谓心悸),最早见于《灵枢·五味篇》,其曰:“心病者宜食麦、羊肉、杏、薤”。其中“薤”即薤白,现代医学已证明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药物。这一记载可能是我国古代医药文献中应用中草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最早记载,比英国人布伦顿发现亚硝酸戊酯治疗心绞痛要早年以上。

中医认为:麦,甘润养心,食之可养心安神,减少或治疗心悸症状。羊肉为性温味甘,血肉有情之品,有养血补心,治疗心悸作用。《伤寒论》用当归生姜羊肉汤治产后贫血,有补血养心之效。

杏为果类,性味酸温,食之有补心气作用。古人用治心悸,也可能取其酸敛心气作用。

薤白:味甘辛,性温。食、药均宜,有理气通阳宽胸作用,为常用治冠心病药物。

传统上用治心律失常(心悸),具有养心安神作用的食物还有:

元肉:味甘性温,养心安神,补益心气。

莲子:味甘性温,健脾安神。

百合:味甘淡,润肺养心安神。

羊心、猪心、鸡心等,同气相求,以脏补脏,具有养心安神功效,多配朱砂蒸服。

马鹿、梅花鹿护心血,为被猎杀的鹿死后剖胸,凝固于心及胸腔之血,取出晒、晾干后,研末,蒸猪心服,具有养血安神宁心之作用。对于治疗心悸效果较好。唯近十几年来鹿的减少和国家禁猎野鹿,故马鹿护心血十分珍贵和难得,仅能在人工饲养的梅花鹿病、残或衰老宰杀时取得少许而已。

心律失常病人如何安排好日常的饮食?

心律失常患者安排好日常的饮食,对疾病的康复起重要作用。心律失常常由冠心病、高心病、风心病、心肌病等多种原因引起。在饮食中应避免促使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情发展及加重的食品,同时还应限制热量供给,降低肥胖者的体重,减轻心脏负担。

(1)限制热量供给。一般每日每公斤体重25~35卡,身体肥胖者可按下限供给。

(2)限制蛋白质供给,一般按每日每公斤体重1~1.5克供给,出现心衰及血压高时,蛋白质应控制在每日每公斤体重1克以内。

(3)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动物油、肌肉、蛋黄、螃蟹、鱼子等。

(4)应供给富含VitB、VitC及钙、磷的食物,以维持心肌的营养和脂类代谢。应多食用新鲜蔬菜及水果,以供给维生素及无机盐,同时还可防止大便干燥。

(5)禁用刺激心脏及血管的物质,如烟酒、浓茶、咖啡及辛辣调味品。慎食胀气的食物,如生萝卜、生黄瓜、圆白菜、韭菜、洋葱等,以免胃肠胀气,影响心脏活动。

(6)限制盐及水的摄入。尤其对有水肿的患者,更应严格控制。有水肿和心力衰竭者,饮食中不得加盐和酱油。

(7)应少食多餐,避免过饥过饱,尤其饮食过饱会加重心脏负担,加重原有的心律失常。

食疗在预防心律失常方面有哪些作用?

我们每天都要进食,因此饮食的内容对身体的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以下我们谈谈食疗在预防心律失常方面的作用。

(1)对于中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的食疗作用:①控制热量摄入:因为总热量过高时,血清胆固醇通常升高,血清胆固醇含量增高会促使动脉硬化,进而形成心律失常。②控制胆固醇的摄入:一般年龄超过40岁的人,即使血清胆固醇不高,亦应避免食用过多的动物性脂肪及胆固醇较高的食物。最好代之以植物油及黄豆和豆制品,如豆腐、豆浆等,每日摄入胆固醇量应在mg以下。③控制脂肪摄入量:尽量用植物油作为烹调用油,且不宜过多,过多的植物油亦可造成肥胖。④控制盐的摄入:如果盐食入过量,在内分泌的作用下,能增加血管对各种升压物质的敏感,引起细小动脉痉挛,使血压升高。食盐过多引起体内水潴留,增加心脏负担。故限制盐的摄入可减轻心血管负担,避免心律失常的发生。⑤通过食疗,增加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摄入。许多维生素、无机盐对心血管系统有益,例如:VitC的功能之一即是增加血管韧性,减少脆性,防止血管出血。钾盐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微量元素碘,对降低胆固醇有重要作用,并能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的浸润沉着,还能破坏钙盐在血管壁中的沉积,阻碍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进而防止心律失常的形成。VitC主要存在于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尤其是酸味水果中。钾多含于蔬菜中。碘多存在于海产的动植物中,如海鱼、海虾、海蛰、海带、紫菜等都含有丰富的碘。⑥食疗中可增加纤维素的摄入。纤维素可刺激胃肠蠕动,加快胆固醇的排泄;还可吸附胆固醇,使胆固醇不易被肠粘膜吸收,从而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降低心脏病发病率,防治心律失常。

由上可以看出,注重饮食,通过食疗,人为地控制摄入物质的质量,可以从一个侧面起到预防心律失常的作用。

(2)对于青少年由于心肌炎或先天性心脏病所引起的心律失常,食疗方面的作用在于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的自身免疫能力。因此需摄入高能量、高蛋白的物质,如鸡蛋、肉类、鱼类及维生素类等,从而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戒烟、戒酒为什么是预防心律失常的重要一环?

吸烟对健康的危害一般是在吸烟若干年以后才表现出来的。而且吸烟可以引起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癌等,容易被人理解,而吸烟会引起心血管疾病,则往往不被人重视。

烟草燃烧后,其烟雾中有多种化学物质,引起心血管病的物质主要是尼古丁和一氧化碳。这些有害物质可经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血流。尼古丁有兴奋交感神经的作用,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使血压升高。尼古丁作用于动脉内膜使之发生脂肪性病变,增加血小板的聚集和粘附,还使血管内皮细胞屏障功能减低,血小板大量聚集,导致动脉血栓闭塞。尼古丁还使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低密度脂蛋白增加,使防止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的高密度脂蛋白减少。

一氧化碳进入血流,因其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比氧大倍,而使碳氧血红蛋白增加,使血红蛋白运输氧的能力减低,使组织器官缺氧。吸入一氧化碳可使血脂增多,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壁上脂质沉着增多,故一氧化碳亦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看完了别忘了点赞呦!)









































北京治白癜风去哪家医院最好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rsw.com/fbyy/1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