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室,凌晨时分。
经过积极地前期处理,很多患者已经得到了有效救治,异常的检查报告已经处理,有的患者在享用迟来的晚餐,有的已经能和家人唠家常,还有的则进入了梦乡,急诊室夹杂着心电监护的报警声。
此刻的急诊室短暂地恢复了宁静,和白天喧嚣的场景相比犹如天壤之别。在急诊室看过病的同志们也许感同身受,有人说急诊室忙起来就像菜市场,我认为闲下来它可做净化内心的咖啡馆,世事沉浮,唯有在这里才可以看得透放得开。急诊室有时候更像一个驿站,很多患者进出其中,而我们则驻扎在此,为每位生命的过客保驾护航!
就在这时,急诊室大厅突然传来一阵呼叫:「医生啊,快救命……」果不其然,又有一个硬仗等待着我们!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个的挑战是什么,下一场的战场需要哪些战术,只能见招拆招,随机应变!这就是急诊室,这就是急诊室医生!
说时迟那时快,我和搭班的毛医生一同跑过去,一中年男子背着奄奄一息的40岁模样的女子,只见这位患者口吐白沫,呼之不应,几乎没有生命迹象,经过快速评估患者病情,此刻呼吸心跳已停止。
「刚刚发生了什么情况?」生死紧要关头,容不得我详细询问病史,只希望眼前忙乱的中年男子能够提供些重要线索。
心源性猝死?肺栓塞?急性中毒?抑或其他?此刻的我再次陷入头脑风暴,边抢救边思考。
中年男支支吾吾地说:「她是我爱人,10多分钟前散步的时候突然胸闷气喘……」在交谈的同时,我不间断地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二线主治医师张医生也迅速到达现场,急诊室的护士们早已开通静脉通路,关键时刻的默契来自于平时训练有素的经验积淀。
我们第一时间为患者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调整各项参数,大家配合的时间久了,一旦遇到大抢救,一切的抢救措施都很流畅。
「肾上腺素,1mg,静推,快!」我在旁边镇静地下着口头抢救医嘱,大家各司其职,只希望患者的生命体征改善起来。3min后患者的血压仍测不出,心电图呈一直线,依旧没有呼吸。5min过去了,患者的病情没有丝毫的起色。
下一步怎么办?继续抢救!
临时组成的抢救医疗小组继续进行心肺脑复苏,每隔2分钟自动将心脏按压的同志替换下来,以保证每次按压都是有效的。大约20min后,我们看到了室性逸搏,似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患者心律很快转为房扑,心率bpm,患者的自主心跳恢复了!立即予以应用胺碘酮,大约2min后转复为窦律。这些细微生命体征的改善让我们振奋不已。
这时一旁的护士喊了起来:「你们看,她的自主呼吸似乎也有了!」的确,呼吸机参数显示自主呼吸1-2次,慢慢地增加到了5-6次。由于事情发作的特别突然,患者病情陡转直下,家属起初一下子反应不过来,不禁手足无措,在一旁不禁抽泣起来。
随着患者病情的好转,家属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我再详细地和家属沟通病情。原来患者1月前就已经出现活动后胸闷,伴有双下肢浮肿,可惜未及时就诊。看来医院好好检查一番了,无奈由于对自身健康缺乏足够的敏感性,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我们及时请心内科医师会诊,高度考虑心衰所致心源性猝死,但肺栓塞不能除外。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可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排除。
急诊室的护士们间断地吸痰,防止气道堵塞或吸入性肺炎。间隔5个小时复查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令人惊喜的是,患者没有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对于忙碌一晚参与抢救的所有医护人员来说,这是最大的肯定和赞赏,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临下班的时候,患者被平稳转入急诊监护室接受高级生命支持治疗。大家虽然疲惫不堪,但欣慰不已。在和死神的争夺战中,我们又一次赢得了先机,为患者后续的诊疗创造了有利条件。后来,患者经过冠脉造影检查明确右侧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植入1枚支架后好转出院。
急诊医护人员是急救生死线上的「急先锋」,他们值得尊敬。
对于没有生命体征的猝死患者,第一时间内需及时启动心肺复苏,不间断胸外心脏按压,同时进行气管插管等治疗,不放弃任何希望,方能赢得一线生机。
常怀敬畏之心,向生命致敬!向医护人员致敬!
作者简介:刘光辉,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专栏作者,AME学术沙龙委员,主编《内分泌那些事儿》、《心血管科医师日记与点评》、《内分泌疾病诊治与病例分析》等书籍。
值班医生了解每个患者病情吗?值班医生能睡觉吗?有夜班之神吗?回复口令「值班」,告诉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