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病原因
常见症状
治疗方法
治疗医院
预防知识
护理方法
饮食健康

护心有高招,5大膳食新发现,让心血管更健

膳食与心血管疾病息息相关,随着研究的深入,膳食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也不断明确,有些甚至是颠覆了传统认识。本文总结了年度各大期刊发表的5大影响心血管健康的膳食新发现,旨在为大家提供一个通过膳食改善心血管的机会。

从“少盐饮食”到“无盐饮食”?

高钠盐饮食可增加高血压、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更低水平钠盐摄入对人体的影响一直存有争议,即更低水平的钠盐摄入或未能进一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然而年10月发表在“JournaloftheAmericanCollegeofCardiology”的一项研究显示:平均钠盐摄入量与死亡率之间存在直线关系,钠盐摄入量最低者其总死亡率最低!

医院的研究人员在这项长达20年的研究中发现,每天多摄入mg的钠盐,死亡风险可增加12%。钠盐摄入量与全体死亡率之间存在直线关系,研究并未发现“J型曲线”或其它非线性关系。

图1.钠盐摄入量与全体死亡率存在直线关系

土豆吃多了,小心高血压!

土豆是一种兼有主食性质和蔬菜性质的“跨界”食材,富含钾、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对心血管健康有诸多益处。然而年5月发表在BMJ上的研究显示:过量食用土豆或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该研究中发现煮土豆或土豆泥等食用过多同样也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这确实让我们感到意外,这或许与土豆本身具有较高的血糖指数和血糖负荷有关。

多喝牛奶有益于心血管健康

牛奶作为最古老的天然饮料之一,有着“白色血液”的美称。牛奶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钙、磷、铁、锌、铜等,具有促进发育、补肺养胃、缓解疲劳、改善睡眠、美容养颜等功效。近日,科学家们又验证了牛奶的又一大神奇功效——有益心血管健康。

此外,摄入乳清蛋白和酪蛋白酸钙均可降低血液中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含量,增加血管扩张的程度。其中乳清蛋白还可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水平。

ágnesAFekete等人表示:牛奶蛋白的摄入可显著改善血管反应性,改善内皮功能标志物和脂质的危险因素,从而有益于心血管健康。

心血管疾病风险或与高钙摄入量无关

骨质疏松和心血管疾病是最常见的老年性疾病。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视补钙为有百利而无一害——既可以预防与治疗骨质疏松,又可以减低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

然而近年来Bolland等人的研究发现:增加饮食中钙的摄入量或服用钙补充剂可能对心血管没有益处,甚至可能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使得日常补钙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受到质疑。

为进一步评估高水平的钙摄入量与潜在的心血管疾病风险间的关系,来自波士顿塔夫斯大学的MeiChung等人对年至年7月期间有关钙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关系的文献进行了Meta分析。

图2.钙摄入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部分)

研究表明:接受钙剂补充或钙剂联合维生素D的参与者,与安慰剂各组参与者相比,他们的心血管事件风险或死亡风险并未存在统计学差异,饮食中的钙摄入水平或钙剂的补充水平和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间并不存在量效关系。MeiChung教授表示:可耐受的高水平钙摄入量(~mg/d)与一般健康成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可能是不相关的。

心衰患者可以放心喝咖啡吗?

近日,JAMA旗下的子刊“JAMAInternMed”在线发表了PriccilaZuchinali等人的研究,旨在比较高剂量咖啡因对心衰患者室上性或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来自巴西的研究人员表示:既往研究中,咖啡因致心律失常的作用是有争议的。他们的研究纳入了51名中至重度心脏收缩功能障碍(左心室射血分数小于45%)的慢性心衰患者,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为I~III级。实验组患者5小时内共摄入了mg的咖啡因,对照组则在相同时间内摄入同等剂量的乳糖胶囊。

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食入高剂量咖啡因的心衰患者室性或室上性早搏频次并未更高,此外心衰患者的运动持续时间、峰值摄氧量和心率等均不受高剂量咖啡因摄入的影响。

因此短期内高剂量摄入咖啡因或许并不会增加收缩性心衰患者心律失常的风险。

这样吃,血管更健康

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做到平衡膳食,就是要吃多样化食物。人体必需营养素有近50种,缺一不可,没有一种天然食物能满足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因此,膳食结构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谷类食物中最好选择全谷类食物。全谷类食物包括全麦粉、糙米、黑麦面包、燕麦片和小麦片等。据国外研究发现:一天一份全谷类食物能使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9%。

——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无机盐、纤维素和果胶。维生素C具有增加血管韧性、增强血管弹性的作用,大剂量的维生素C可使胆固醇氧化为胆酸排除体外;维生素E具抗氧化作用,可抗衰老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降低心肌梗死和脑梗塞的危险性;镁可以影响血脂代谢和血栓形成,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抑制凝血,防止血小板凝集;硒能够抗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加冠脉血流量,减少心肌的损伤程度。

建议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进食方式改为少食多餐。

二、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培养持续运动的习惯很重要。最好的运动方式是低或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太极拳、气功、体操、骑自行车等,一般每周3~5次,每次20~60分钟左右。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运动强度可根据身体感受判断。运动勿过量或太强太累,要循序渐进,切勿空腹、不舒服时运动,饥饿时或饭后一小时不宜运动,运动中有任何不适现象,如有胸闷、胸痛,应立即停止。

若为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运动后是否有乏力、精神不济等现象。有些糖尿病患者对胸闷、心脏缺血的感觉不太敏感。

若患者有严重的血管狭窄,大量运动后会感到乏力,两条腿走不动,没有明显的胸闷、堵感。出现上述症状时,要马上停止运动。

若为高血压患者,由于一天清晨为血压的峰值,所以锻炼时间最好避开早晨,选为傍晚为宜。

——就老年人而言,并非越瘦越好。科学家通过询证发现,老年人体重过低或过高同样都会增加死亡率,因此老年人身体质量指数(BMI)的正常范围从普通成年人的23.9放宽到26.9,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的看法,避免老年人产生盲目缩减饮食以控制体重的错误行为。

三、多吃蔬果、奶类大豆

研究表明,每增加一份蔬菜水果的摄入,冠心病发病风险可降低4%;每增加一份绿叶蔬菜、十字花科蔬菜、薯类的摄入,可使女性冠心病发病风险分别降低30%、24%、22%。水果摄入量是每人每天-克,大概为中等个头的苹果或两个小橘子,尽量选当地、应季的水果。另外,糖尿病人要少吃或者不吃含糖高的水果。

调查发现,每天吃20克坚果的人比每周吃少于5克坚果的人,患心脏病的几率要少35%。常吃坚果有助于调节血压、提高机体抗氧化剂含量、减轻炎症、改善代谢,可以在不增加体重的前提下降低冠心病、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推荐的坚果有开心果、核桃、杏仁、榛子和松子等。

——主张冠心病患者选择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例如植物性优质蛋白选用大豆类及其制品,动物性优质蛋白选用鱼、鸡、牛肉、牛奶,建议植物蛋白最好占一半,但豆腐不宜过多,豆腐中含有丰富的亮氨酸,食入过多或久食,亮氨酸在酸的作用下可转变为同型半胱氨酸,损伤动脉器官内壁的细胞,促使血管硬化,加重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情,故豆腐也忌多食。

四、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鱼、禽、蛋和瘦肉均属于动物蛋白,是人类优质蛋白,是脂类、脂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性食物和谷物或豆类搭配食用,可明显发挥蛋白质互补作用。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建议优先选择“白肉”,一般指的就是禽类(如鸡、鸭、鹅)、鱼、虾等肉,因为白肉中含有的脂肪酸多为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微循环,对心血管疾病有预防作用。

——同时心血管疾病患者要少吃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肥肉、鸡皮、鸭皮、鱿鱼、猪油、牛油、奶油等,胆固醇的摄入量每天应少于mg。

建议选择合理的烹调方法,蒸、煮、炖、焖为宜。

五、少盐少油、控盐限糖

健康成人一天食盐的摄入量是6g。膳食要清淡,减少酱油、腌熏食品(如咸肉、咸鱼、咸菜、酱菜等)、味精等富含“隐形盐”的食物用量,烹制菜肴时可放少许醋,提高菜肴的鲜香味,帮助自己适应少盐的食物。

——心血管疾病患者烹煮食物时应以植物油为主,动物油为辅,最好以1:0.5的比例混合,因为植物油含较多的亚油酸,亚油酸可抑制胆固醇的吸收,加速胆固醇的分解、排泄,可防治心血管疾病。所以建议选用植物油,如玉米油、大豆油、花生油、橄榄油、茶油等。尽量不食用菜籽油,菜籽油含约40%的芥酸,对心血管功能有损伤。

——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少吃葡萄糖、果糖及含糖饮料,建议选择食用复合糖类,如淀粉、玉米、小米等,正常人的饮食中,已可获得足够的糖,甚至超过人体需要量,过多的糖不能及时消耗掉,便会转化成脂肪在体内堆积,久之,体重增加,血压升高,加重心肺负担,还可使血中甘油三酯急剧上升,造成高脂血症,进而影响凝血机制和血小板功能,加重病情。

——同时应戒烟限酒。烟草燃烧时会产生多种有害物质,除了进入吸烟者的肺部造成损伤,还可进入循环系统,损害血管内皮,增加心血管疾病复发的危险。而饮酒则建议选择葡萄酒,量不可过多,最好每天不要超过50克,也就是一两红葡萄酒。

(作者:天锁阿月,来源:医学界心血管频道,仅供参考)

更多精彩请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专业
河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rsw.com/cjzz/5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