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病原因
常见症状
治疗方法
治疗医院
预防知识
护理方法
饮食健康

全国心力衰竭日心脏坏了,怎么办

本报记者陶慧通讯员王海芳华平

  

回放

  患者张伯(化名),57岁,患有扩张型心肌病多年,但近一年来,心衰、气促的症状明显加重,还频繁出现了室性心律失常,随时面临发生室颤的生命危险。医生告知他“心脏移植”将是挽救他生命的唯一办法。辗转之下,张伯来到了中医院,幸运的是,入院没多久,张伯便等到了成功配型的心脏供体——一名29岁的小伙子因脑外伤致脑死亡,逝者家人希望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亲人的生命,同意捐献他的心脏。

  11月13日上午,由中医院心脏外科逸仙医学临床教授、医院心胸外科郑俊猛教授,中医院心脏外科杨艳旗教授主刀,多科室合作为张伯植入这颗年轻的心。目前,张伯病情稳定,无明显的并发症,已经转至普通病房。据悉,这是该院两个月内完成的第二例心脏移植手术。

死于心脏病的名人(来自网络)

  “心衰是各种心脏病发展的最终结果,无论是哪种心脏病最后它们都将殊途同归:心衰,而心脏移植也是终末期心衰病人的最后曙光。”中医院党委书记,心血管内科主任王景峰教授在“11月26日全国心力衰竭日”来临之际告诉记者,由于大多数人对心力衰竭的认知度和重视度都极低,心衰的患病人数近年持续增长,同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人群均是其强大后备军,这是21世纪心血管疾病面临的严重挑战。

  心衰离我们并不遥远

  王景峰说,治疗心衰病人有药物、器械治疗和心脏移植三种方式。他强调,一定要积极治疗心脏的原发病,控制好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病才能有效阻止心衰的进展。

  王景峰指出,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2.7亿,血脂异常患者2.5亿,糖尿病患者近1亿,这些疾病都是引起心衰的高风险因素,充分说明心衰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冠心病是心衰最常见的病因;高血压是心衰的主要危险因素,王景峰指出,在2.7亿高血压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合并冠心病、糖尿病、心衰、肾衰等。“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症患者也是心衰的常见病因。”他提醒,平时多注意清淡饮食,控制体重也是很重要的预防手段。此外,如果有心脏毒性药物史、风湿热病史、心肌病家族史等,平时就应该注意有没有出现心衰症状,因为这些都是心衰的高风险因素,一旦发现有症状应马上就诊,千万不可以掉以轻心。

  如何阻止心脏疾病发展至心衰

  对于病人最关心的“如何阻止心脏疾病最终发展至心衰”,王景峰表示,除了要预防心脏原发病的发生外,还应针对各种已发的心脏类疾病进行积极控制和治疗。这包括日常中要注意健康生活方式: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其次,要适当运动;第三,即有病必须积极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

  “高血压患者要坚持用药控制血压,不能随机停药,高血压本身可引起心脏肥厚,也是导致冠心病、肾功能不全、脑卒中的罪魁祸首,危害非常大。”他提醒,冠心病必须积极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心脏搭桥等,平时要注意监测,定期做心电图检查,多注意心脏保健。只有积极对待,才能有效阻止疾病的继续进展。同时他指出,即使是积极治疗,仍然有部分病人病情会逐渐进展到心衰终末期。

  

专题延伸

 

●什么情况需要进行心脏移植手术?

  王景峰:无论何种病因(心肌病、冠心病、先心病等)引起的心衰患者经过充分的抗心衰药物治疗或器械治疗(起搏器心肌同步化治疗、体内除颤器)效果不佳,不能常规外科手术治疗,由心脏内科、外科、影像科及伦理委员会等多学科专家会诊后确认为治疗效果差,预期寿命小于1年的的终末期心衰患者可以纳入心脏移植等待者名单。

  

●心脏移植手术效果怎样?

  郑俊猛:目前国内心脏移植手术后最长存活时间超过20年,国际上手术后存活时间最长的为38年。排异反应是“换心人”存活的最大障碍。统计数据显示,心脏移植后,一年的平均存活率达90%,5年的存活率达80%,10年的存活率达70%。

  

●心脏移植手术后的生活质量怎样?

  杨艳旗:心脏移植术后10年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移植心脏衰竭、感染、恶性肿瘤、移植物冠心病和急性排异反应。患者需终生服用免疫抑制剂,因减弱了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增加了感染的几率,还可能出现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移植物冠心病、肝肾功能损害,通过随访监测并调整治疗方案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心脏移植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术前比较有明显改善和提高。90%以上的患者可以继续从事原有的学习和工作。

您若喜欢今日内容,可动动手指转发给亲友;若媒体转载,请标明出处!

更多健康资讯,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专业
白癜风能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rsw.com/cjzz/4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