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特点及手术方案: 患者患有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并伴心脏扩大,病程恶化时心功能分级NYHAⅢ级,射血分数30%,既往动态心电图已提示有非持续性室速发作,提示高危。而具有冠心病/心梗病史+左心功能不全(LVEF<40%)或心功能Ⅱ-Ⅲ级+左心功能不全(LVEF<35%)的患者,都是出现心源性死亡的高危人群。LVEF30%的患者心源性死亡风险是EF50%的患者的十倍,伴有≥2次NSVT事件的患者,与仅发生1次的相比,死亡风险增加45%。
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已有多项多中心、大规模临床研究验证了植入ICD预防SCD的效果,临床证据达到A级,证实ICD对高危患者有益。MUSTT研究针对EF40%的冠心病患者,具有非持续性室速,以抗心律失常药物作为对照,结果对照组1年死亡率为20%,ICD组猝死风险则显著降低58%,ICD对这些患者非常有效。在心功能NYHAⅡ-Ⅲ级的心衰患者(EF≤35%)中,SCD-HeFT研究也显示,随访5年安慰剂组患者的总死亡率达到了7.2%/年,而植入ICD一级预防组能有效减少23%的总死亡率。
·器械植入的理由: 本例患者有明确的原发病,同时合并症多,通过临床评估,结合患者心功能、心脏射血分数及心电图表现,在患者心衰症状改善后,为其选择了植入ICD来进行心源性猝死的1.5级预防。由于患者正值中年,希望ICD具有长寿命特点,因此考虑EveraS双腔ICD,改进的电池电容设计能够减少内耗,流线型外壳可以减少30%皮肤压力,降低感染风险。除此之外,完善的Smartshock组合可以有效减少误放电到2%以下,更为安全。
植入器械:EveraSICD病史资料(男,45岁,88kg)就诊时间:年1月。
主诉:胸闷、气短、乏力3个月,加重1个月。
现病史:患者3个月前开始出现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遂于我院门诊就诊,查心脏彩超示:左房60mm,左室71mm,EF:30%。1个月前因感冒后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加重,夜间憋闷,时有憋醒,端坐呼吸。年12医院就诊,24小时动态心电图示:平均心率66次/分,最快心率94次/分,最慢心率54次/分,窦性心律,一度房室传导阻滞,间歇性二度I型房室阻滞,偶发房性早搏(5次),偶呈房早未下传,频发室性早搏(次),偶见二联律,偶见三联律,部分成对。短阵室性心动过速(27阵),可见交界性逸搏,左前分支阻滞,异常Q波,ST-T改变。确诊为“心功能不全,心功能3级“。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欣康、卡维地洛、培哚普利、万爽力、呋塞米片等药物口服。患者胸闷、气短等症状无明显改善。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由门诊以“心功能不全”之诊断收入我56B病区。患者发病以来精神尚可,进食少,夜眠差,大小便正常。患者发病以来体重无明显下降。
既往史:有高血压8年,坚持服药培哚普利,控制在/mmHg。有前壁心肌梗死史,高脂血症,肥胖史10年。否认有肝炎、结核、疟疾等传染性疾病史,否认糖尿病,否认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病史,否认手术史、否认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生于吉林省,久居于本地,无疫区、疫情、疫水居住史,无牧区、矿山、高氟区、低碘区居住史,无化学性物质、放射物、毒物接触史,无毒品接触史,吸烟史15年,每日30~40支,饮酒10余年,每次1斤以下。
体格检查:体温:36.2℃,脉搏:65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70mmHg,神志:清晰,病容:无,体位:自动,眼睑:无浮肿,球结膜:无水肿,巩膜黄染:无,瞳孔:等大、等圆,无口唇紫绀,甲状腺:无肿大,颈静脉怒张无,颈部血管杂音:无,双肺呼吸音:清晰,两肺罗音:未闻及,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cm,震颤:未触及,心脏浊音界:正常,心律:齐,心律:65次/分,心包摩擦音:阴性,腹部:平坦,压痛:无,反跳痛:无,肠鸣音:正常,肝脏触诊:未触及,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下肢浮肿:无,病理反射:未引出。
入院心电图:窦性心律,一度房室传导阻滞,间歇性二度Ⅰ型房室阻滞,偶发房性早搏(5次),偶呈房早未下传,频发室性早搏(次),偶见二联律,偶见三联律,部分成对。短阵室性心动过速(27阵),可见交界性逸搏,左前分支阻滞,异常Q波,ST-T改变。
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67mm(37-53mm),室间隔14mm(8-11mm)左室后壁13mm(8-11mm),左室射血分数27%,缩短分数21%(20%),左房前后径64mm(40mm),主动脉瓣环径23mm(18-26mm),窦前后径31mm(26-40mm),心包(正常)。二尖瓣:瓣叶结构正常,多普勒血流轻度返流。估测肺动脉收缩压54mmHg。三尖瓣:瓣叶结构正常,多普勒血流轻度返流。主动脉瓣:瓣叶结构正常,多普勒血流正常。肺动脉瓣:瓣叶结构正常,多普勒血流正常。
心功能分级:Ⅲ级。
初步诊断入院诊断: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a)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 b)心脏扩大; c)心律失常; Ⅰ.偶发房性期前收缩; Ⅱ.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 Ⅲ.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Ⅳ.交界性逸搏心律; Ⅴ.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d)心功能Ⅲ级(NYHA分级); e)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
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3.高脂血症;糖耐量异常。
危险评估:高危。
诊疗策略:入院后经诊治,决定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型号:DDBC3D4,公司:美敦力)。
选用该策略器械理由:改进的电池电容技术、生理性流线型外壳有效减少皮肤压力及破溃感染的风险,完善的SmartShock功能减少误放电。
手术过程手术时间:入院第三天。
过程1说明:经锁骨下静脉放置起搏导线;心房导线位置:右心耳;右室导线位置:心尖。
过程2说明:导线电学参数
过程3说明:制作囊袋、植入起搏器;囊袋部位:左侧;术者反馈:制作顺利。
过程4说明:诊断/识别/治疗参数
过程5说明:
手术小结术前心电图:
术后造影图:
术后随访随访结果:
随访小结:1、患者术后程控显示ICD预估寿命平均10.6年,参数良好;2、监测到三次VT-SN以及AT/AF事件,建议24小时动态心电图观察治疗,以便进一步优化药物,改善患者症状。
ICD疗法简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ICD)是临床上治疗持续性或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医学仪器。ICD具有支持性起搏和抗心动过速起搏,低能量心脏转复和高能量除颤等功能,能够在几秒钟内识别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并自动放电除颤,挽救患者生命。
医师简介浦介麟,联邦德国医学搏士,教授,心内科、病理生理学双博士生导师。年毕业于苏州医学院,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获联邦德国博士学位,-年赴美国继续研究;年回国从事临床工作和基础研究。负责等国家级课题12项,指导博士研究生毕业24名;发表文章余篇,国外发表60余篇。主编国内第一部《遗传性心律失常》专著;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亚太起搏电生理青年研究者奖等国内外奖项12项。目前担任国内相关学术分会副主任、常委和委员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等六个专业杂志编委。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北京还能治疗白癜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