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一次跟随主任会诊了一位从手术室转过来的患者,麻醉医生说患者在手术中有心律不齐,而且有严重的心动过缓,最慢时40次/分左右,给予异丙肾上腺素微泵注射维持心率,但效果欠佳,患者心率波动幅度较大。翻开病历,术前患者并没有心动过缓,心电图显示有偶发室性早搏。我观察心电监护,发现患者心率波动非常大,可在10s内由90次/分突然降到40次/分,如此反复。听诊发现患者的心率并不慢,存在心律不齐,有频发的早搏,再做了一次心电图,终于明白。原来患者为频发的室性早搏,但由于该患者的室性早搏呈“矮胖型”,振幅特别小,机器不能识别心电信号,当患者室性早搏特别多时,监护仪显示的心率就特别慢,当室性早搏少时显示的心率就很快恢复正常了。遂立即停用异丙肾上腺素。监护仪的心律失常分析导联原来是Ⅱ导联,把它设置成室性早搏幅度较高的另一导联,结果“心动过缓”立刻消失了,监护仪也不再报警了。
这个病例让我想起不久前的另一个病案,那次正好与其相反,值班护士告诉我有一位患者的监护仪总是报警“心动过速”。我观察心电监护仪,发现患者的心率可由90次/分左右突然升至次/分左右,不过患者的心电图并没有变化,R-R间期也没有因为“心动过速”而缩短。最后发现是因为患者的T波特别高,与R波差不多,监护仪把T波误当成R波,因而显示心率数值成倍地增加。把监护导联由Ⅱ导联改为T波振幅比较低的另一个导联后“心动过速”再也没有发生。
由此可见,心律失常是临床中常见的心电现象,对其作出正确的分析不仅要求医生具有扎实的心电知识、细致严谨的观察态度及分析方法,还需要掌握其他学科的知识。不能盲目相信仪器上的数值,应该具体分析其可靠性,注意结合其他一些病史资料,去伪存真,才能对病情做出正确的判断。
白癜风是否传染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