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魏永,蒋年新
心律失常之分类心脏是一个永不停息、跳动着的脏器。心脏停跳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正常情况下,心脏按每分钟60~次的频率跳动。运动后或休息时(包括睡眠),心跳次数会有所增减。
所谓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兴奋起源异常或传导路径发生问题导致的心跳不规则。
心律失常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缓慢心律失常,一类是快速心律失常。
缓慢心律失常包括窦房结功能低下(即“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传导阻滞(窦房结功能正常,但在传导路径上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阻滞)两大类,主要表现为心跳过慢,患者可有因心跳过慢所致的头晕、乏力、眼前发黑,甚至晕倒等症状。
快速心律失常可分为早搏、心动过速及颤动三大类。它们又都可以再根据发生的部位不同,分为房性(来自心房)和室性(来自心室)两种。主要表现为心跳过快,患者通常会有心慌、胸闷、脉搏不整齐等不适感觉,严重者可能发生晕厥甚至猝死。
快速心律失常的发作时间可长可短,有些很短暂(仅数秒钟),有些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甚至数日,有些则一直持续(如持续性心房颤动)。
与诊断其他疾病不同,验血、超声、拍片和CT等检查对心律失常的诊断都无济于事。医生诊断心律失常的唯一方法就是做心电图。24小时心电图最“准”。
心律失常之危害心律失常可轻可重,轻者无明显症状或者仅表现出轻微的头晕、心慌等不适感,重者症状较为严重,可发生猝死。
症状较轻的心律失常要早期预防和控制,必要时给予相应的治疗,因为频繁的轻症心律失常很有可能转化为重症甚至恶性的心律失常。
病理性的心跳过快或过慢都有可能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者是加快已有的心力衰竭病情的发展。
心律失常的危害主要有:
1、心律不齐可使血液循环失常:当发生心律失常时,心房和心室收缩程序改变,能使心排血量下降30%左右,引起病人心虚、胸闷、无力等症状。
2、心律不齐较严重:可致窦性停博、窦房阻滞和心动过缓,出现心动过速综合症(又称慢-快综合症)。
3、心律不齐可导致猝死:发生猝死较好多的原因是心律失常,其中以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及传导阻滞引起瘁死的发生率较好高。
心律失常对心、脑、肾、胃肠道、肌肉和皮肤的血供可产生明显的影响,但这种损害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本身的性质及严重程度,对心排血量的影响和重要特定器官的功能状态。
上期回顾:
冠心病的误区——下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