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30日,第十八届中国心律学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在开幕式主题演讲环节,医院吴书林教授以"右室特殊部位室性心律失常电生理机制及导管消融"为题,发表了精彩演讲。
图1吴书林教授在现场做报告
室性心律失常(VA)分为器质性与特发性两大类,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根据起源部位不同又分为不同类型。吴书林教授主要介绍了6种右室特殊部位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肺动脉窦起源、右室乳头肌起源、圆锥乳头肌起源、调节束起源、三尖瓣环起源和希氏束旁起源。
一、肺动脉窦起源VA
1、解剖和组织学特点:肺动脉窦位于主动脉瘘的前侧、上方及左侧,左窦水平位置最低(图2)。研究发现心室与肺动脉连接底部存在心室肌延伸(VEM)(图3),肺动脉内VME的发生率为50%~70%。
图2
图3
2、发生率:年Tada等报道的肺动脉窦起源VA发生率为4%。年Liu等的报道中肺动脉窦起源VA患者占46%,应用三维电压标测和腔内超声技术,证实了肺动脉内VME的存在(图4),患者消融成功靶点位于肺动脉瓣上。年Liao等的报道中肺动脉窦起源VA患者占11%,应用右室和肺动脉造影方法证实患者消融成功靶点位于肺动脉窦。
图4
3、心电图特点:下壁导联、aVL/aVR导联、V2导联的R/S比值明显大于右室流出道(RVOT)。
4、标测与消融:常规方法消融部分有效,但容易复发。倒U法消融有助于增加组织贴靠性,保持导管稳定;可应用Lasso导管指导标测与消融。消融过程中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