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的基本原因有哪些?
心律失常的基本原因为起搏或传导异常,在临床分为三类。A、激动起源异常,包括窦性心律失常、异位心律、主动性异位心律,其中以各种窦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和房颤最为常见。B、传导异常,包括窦房、房内、房室传导阻滞及室内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C、异位激动伴生理性传导障碍,大多为生理现象,本身无特殊治疗。
在祖国医学文献中虽无心律失常的病名,但早在《素问脉要精微论》中已有代则气衰,细则气少,涩则心痛的记载,认为心律失常出现的代脉,是由于脏气虚弱,细脉由气虚所致,若脉来涩滞,常伴有心痛。汉代张仲景首创的炙甘草汤主治脉结代,心动悸,是临床治疗心律失常的著名方剂,一直沿用至今。晋,王叔和所著的《脉经》,将心律失常所致常见脉象,促脉、结脉、代脉,作了明确的区分。明代,李中梓在《诊家正眼》一书中,进一步对上述脉象作了精辟的阐述,指出:结促之止,良久方至。后世把临床少见的不整脉,列入怪脉之中。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主要属于中医心悸、怔忡、脉结代、眩晕、虚劳等病证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