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介入治疗发展迅猛的今天,尽管越来越多的快速心律失常可经导管消融治疗获得根治、缓慢型心律失常置入心脏起搏装置亦毋需担忧,但药物治疗依然是抗心律失常治疗的基石和中流砥柱,涵盖了抗心律失常治疗的绝大部分,且常常是作为首选治疗和长期维持治疗。因此,如何合理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成为心内科医生的广泛讨论话题。原则1:先危险分层,再决定方案面对心律失常患者,首先是要明确诊断并进行危险分层,才能根据危险程度决定即刻治疗和远期治疗的方案。
原则2:静脉用药需注意方法并加强监测静脉用药一般用于急性心律失常发作、或转复原有的心律失常。由于其作用迅速而强大,在应用时必须注意加强监测。2.1充分了解用药前机体情况情况再紧急,也要快速了解患者的机体情况(当然更紧急的情况会选择电复律),如什么病?正在吃什么药?现在的心电图?心律失常持续的时间?有无电解质紊乱?例如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应用依布利特或胺碘酮复律前,如已经出现QTc延长、低钾血症或房颤已经持续几天未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也未应用抗凝药物,则用药就如同走钢丝一般。2.2适当延长监测时间
有些药物需要延长心电监测时间,例如依布利特转复心房扑动或房颤时,即便已经转复为窦性心律,也要适当延长监测的时间,观察QTc的变化及是否出现室性早搏和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2.3注意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对于老年患者,尤其平日心率偏慢、快速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又偏长,一定要警惕有无存在窦房结功能障碍,而窦房结又被快速异位节律点抑制时间过长,因此,药物转复的一刹那,很可能出现较长时间的窦性停搏,甚至继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故必须做好临时起搏的准备。
原则3:临床应用口服药物宜眼光长远在应用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时,眼光宜放长远,从长计议。
抗心律失常药物联合应用时,应格外当心,不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