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病原因
常见症状
治疗方法
治疗医院
预防知识
护理方法
饮食健康

一例室上性室性早搏患者在中医干预之后心

一些朋友对个案嗤之以鼻,其实,中医个案是有价值的,因为一旦个案可以在某种规律下重复,那么,这个个案便可以推而广之。

我写过一些中医治疗室上性、室性早搏的病案,其治疗思路其实差不多,但是又依据患者体质有所差异,通过实践我发现用中医将困扰心神的室上性、室性早搏控制下来,并不困难,难的是善后,让其少复发,乃至不复发,今天我们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我自己也是通过不断实践,才初步解决了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先温习一下现代医学对心脏早搏的定义,所谓心脏早搏也叫期前收缩。正常的心脏搏动,起源于窦房结,而异常的心脏搏动,则起源于窦房结之外的异位起搏点。其中由心室中的任何一个部位或室间隔的异位节律点提前发出电冲动引起心室的除极,称为室性早搏;而心室以上、心房以下的房室交界部位异位兴奋点而导致提前收缩则称为室上性早搏。

中医将其归之于心悸的范畴,在临床上多由心血不足,心阴亏耗,心阳不振,心血瘀阻,水饮凌心等因素引起,当然,这些因素不是单一的,而是互相交织的,所以辩证时要找到每一个阶段的主要矛盾,循序渐进地治疗。

患者有7年+以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史,心脏早搏病史,平素心率较快,在次左右,常年服用β1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出现性功能勃起障碍后停药,在心内科的医师的指导下更换为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停用美托洛尔后出现较为强烈的心悸感,伴四肢乏力困倦感,精神郁闷,眠差,食欲不振,时常耳鸣。为求进一步治疗,于年12月25日就诊于我门诊。

患者脉细弱,舌胖大,舌质淡,可见散在细小瘀斑,舌苔薄白,初步诊断为心悸,心血不足,气虚血瘀。

舌苔如下:

中医干预前24小时心电图如下:

(附:这张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有一些争议。我请教了一些专业的心内科医师,他们的意见是这种心电图的室性早搏应该是次,结论中的个可能是复制黏贴过程中导致的。因为前面是机器判断的,而后面是可以人工编辑的。当然为了尊重心电图医师的结论,我也没有修改他的结论。)

患者24小时室性早搏为个,室上性早搏为个,患者异位搏动平均每小时20个左右,让患者自觉痛苦不堪。遂处方如下:

炙甘草21克黄连6克醋柴胡15克龙骨30克陈皮12克牡蛎20克大枣30克百合15克

麦冬20克桂枝16克生地黄60克醋延胡索12克

茯苓12克山药15克丹参12克炒白术12克

党参6克郁金12克

生姜五片

中药5付,水煎服,日一剂,毫升熬到毫升,分三次服用

这个方子本质上是炙甘草汤的加减方,炙甘草汤由甘草,生姜,人参,生地,桂枝,阿胶,麦门冬,麻子仁,大枣九味药,再加低度清酒组成。当然,由于患者脾阳不振,食欲差,我去掉了原方中的阿胶,以免其滋腻黏滞碍脾,又去掉了润肠通便的火麻仁。

我这个方子,其特点是重用炙甘草以补胃气,守胃气,生胃津;用生姜以鼓舞胃气;党参,白术,山药以健脾益气;重用生地黄,到60克以上,配合20克的麦冬,百合,以滋阴,补血中津液;醋柴胡,郁金以疏肝、行气、解郁;延胡索,丹参,一温一凉,活血祛瘀,相得益彰;龙骨、牡蛎固摄肾气,重镇安神,潜阴补阳;再佐极少许黄连以清心安神;最后通过16克桂枝的上行作用,引领诸药,滋补心之阴阳。

患者服用5剂后,自觉心悸感较前好转,仍有疲倦无力感。

遂将党参改为人参,剂量加到10克,同时加补血、活血甘温之品当归10克,叮嘱患者再服五剂,服药后,自觉疲倦无力感及心悸感大减,医院复查24小时心电图,结果如下:

室上性早搏基本消失,24小时降为1个,24小时室性早搏降为个。

效不更方,嘱患者续用原方十剂后,患者自觉上症好转,心悸感已经消失,偶觉心率稍快。

为避免患者复发,将以下中药做成水蜜丸:

党参,白术,炙甘草,生姜,酒黄精,三七,桂枝,甘松,琥珀粉。

个水蜜丸1克。

先是嘱咐患者每日三次,每次4丸,后嘱咐患者每日三次,每次10丸,同时注意休息,学练八段锦,五禽戏等运动。患者学会八段锦后,坚持练习和服用丸剂,随访至年三月中旬,患者精神状况好转,期间心悸未见复发。

写在后面的话:

我们看病,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而不是去拼命指责患者的感觉是“错误的”——

一些医师看到患者24小时室性早搏次数才次,就去指责患者,说患者的感觉是错误的,患者并没有“心悸”,或者拼命劝患者,你的心悸不是早搏引起的。

事实上,正是因为患者通过前后对照,看到24小时心电图中早搏的次数大幅度下降了(实际上也下降了),才真正得以安心地回归正常生活。

黄继斌

转发是最美好的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rsw.com/cjzz/13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