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据统计,目前我国心律失常患者约万人,疾病负担沉重。不容忽视的是,在心律失常治疗领域,临床还存在一些棘手的难题,如室性早搏伴心功能不全患者,由于目前常用的抗快速心律失常药物多有致心律失常、负性肌力等副作用,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临床选择往往受限。因此,探索抗心律失常治疗新的策略和药物,已成为新时代心律失常防治领域亟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取得多项研究突破,其医院黄从新教授牵头完成的“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早搏伴心功能不全的循证医学研究”,为解决这一国际难题提供了极具中国特色的治疗方案。黄从新教授也作为荣获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项目——“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的主要完成人之一,站到国家科技领域的最高领奖台。
在第十六届国际络病学大会暨第八届中西医结合血管病学大会的“高端专家论坛”环节,黄从新教授以《心律失常发病机制及通络干预研究》为题进行了精彩学术报告。现整理报告精要内容如下,以飨读者。
黄从新教授
黄从新教授报告精粹
科学假说,创新思索:通络干预改善微循环,阻抑心肌损伤后心血管事件链
众所周知,心肌损伤后会出现心肌缺血、微循环障碍等一系列心血管事件,如何阻抑这一进程,是临床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黄从新教授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由国家计划支持的“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及通络干预研究”。这一研究针对上述临床问题提出假设:心肌缺血后导致的微循环障碍会影响心肌物质交换、能量代谢及信息调控,进而引起心肌电重构、结构重构和神经重构,导致心律失常。
研究需要解答的核心问题是,通络治疗是否能干预其中的关键环节——改善微循环,阻断后续的病理进程,达到防治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效果?具体机制是什么?为解答上述核心问题并证实研究假说,黄从新教授带领团队开展了系列基础与循证医学研究。
基础研究,步步为营:四大创新点揭示参松养心胶囊防治心律失常机制系列基础研究的结果显示,通络干预可通过保护内皮细胞、改善微循环等逆转心肌梗死后结构重构、电重构、神经重构,有效防治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该研究结果为脉络学说理论在心脑血管病变防治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并初步阐明了通络干预防治心律失常的机制。黄从新教授将系列研究的创新点总结为以下四点。
创新点一:证实通络干预可保护微血管结构与功能,改善微循环研究证实参松养心胶囊可通过促进微血管新生、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完整,增加微血管密度、血流速度及微循环血流量。研究从分子水平进一步发现,参松养心胶囊主要通过激活NRG-1/ErbBs等多条信号通路,发挥多靶点心血管保护效应;同时参松养心胶囊还可促进血管新生因子表达、降低内皮损伤因子水平等,进而调控血管舒缩功能。
创新点二:证实通络干预可逆转结构重构,改善心脏功能研究发现参松养心胶囊可改善心脏功能,增加心输出量,其机制与保护心肌细胞结构、调控钙循环有关;同时参松养心胶囊还可抑制胶原蛋白表达,降低促纤维化因子水平,降低心脏纤维化,逆转结构重构。
创新点三:证实通络干预可逆转电重构,抑制心律失常参松养心胶囊可改善动作电位特性、降低复极离散、提高室颤阈值、逆转电重构、增加心电稳定性,进而抑制心律失常。研究采用微电极阵列技术,证实参松养心胶囊可改善场电位特性、提高电传导的速度、降低电兴奋离散,提高电活动的一致性;同时,参松养心胶囊还可增加细胞间缝隙连接蛋白水平,调控缺氧相关离子通道,优化电传导方向,降低电传导不均一性,稳定心电活动。
细胞水平研究证实,参松养心胶囊可通过激活NRG-1,调节钙离子电流与肌浆网钙释放,改善场电位特性,优化电传导,抑制心律失常发生。而分子水平研究进一步证实,参松养心胶囊可通过上调Rgs5调节结构重构、调控多种钾电流,通过下调心血管事件链的靶点之一——NMDAR的活性,抑制心律失常发生。
创新点四:揭示通络干预具有调控神经重构的效应与机制研究指出参松养心胶囊在分子水平可降低神经生长因子及其调控因子表达、下调交感神经重构、上调副交感神经重构、促进自主神经功能平衡;同时,还能通过激活NRG-1,抑制交感神经重构,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平衡。
科学循证,双管齐下:高质量循证研究证实参松养心胶囊良好疗效除基础研究外,临床循证研究证实,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衰伴室性早搏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衰伴室性早搏的随机、对照、双盲多中心临床研究(n=)显示,参松养心既可抑制心律失常,减少24h室早次数,又可改善心功能、增加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同时还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黄从新教授特别指出,包括上述系列研究在内的“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获得了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作为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中生命科学领域的最高奖项,这一荣誉的获得,无疑有力地佐证了通络中药在心律失常领域治疗取得系列重大突破的学术价值和深远意义。
黄从新教授报告精粹
小结据统计,在我国,每年有约54万人次死于心源性猝死,其中80%为心律失常性猝死。因此,做好心律失常的防治对于保障我国居民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黄从新教授精彩的学术报告系统展现了以参松养心胶囊为代表的通络中药作为传统医药守正创新典范的重要成果,也明确指出了其在室性早搏伴心功能不全领域实现的重大临床突破。系列研究成果不仅为临床诊治提供了新药物和新启示,使得每年有更多的心律失常患者因此受益,也在心律失常发病机制和防治策略的研究等方面带来了重要的指导价值。
以“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早搏伴心功能不全的循证医学研究”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荣获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殊荣,有力地证实了中医药的独到及伟大之处。
往期阅读
重磅!硬核!吴以岭院士领衔科研团队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络病学研究开创中医药创新转化新模式
二十载耕耘,中医药守正创新典范——通心络胶囊助力解决急性心肌梗死无复流国际难题
更多大会报道请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