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方田
浙江大学医院
何方田年8月—年月在浙江大医院工作,年4月调入浙江大学医院。从事临床心电图工作4年,自9年起,负责《心电学杂志》“思考心电图”栏目的编审工作,每年均参加浙江大学医学院成人教育学院举办的“全国心电图提高班”的教学工作;年、年负责浙江省心电学专业初级、中级职称晋升考试命题;--年任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委员;自年起,每年均参加浙江省心电教育中心“心电图岗位培训班”的教学工作;自5年起任《临床心电学杂志》、《心电学杂志》编委。擅长疑难、负责心律失常的心电图分析与诊断,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临床心血管病杂志》、《中国循环杂志》、《临床心电学杂志》、《心电学杂志》、《浙江医学》等刊物上共发表70篇论文,其中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上发表论文6篇。任吴祥教授主编的国家“十五”重点图书《心律失常梯形图解法》第一副主编,并撰写6章约24万字,参与朱力华教授等主编的《专题心电图速查手册》部分章节的编写。于年、8年两度被中国心电学会评为中国杰出心电学工作者。
《临床心电图详解与诊断》介绍重点推荐本书着重阐述了各种心电现象的基本概念、发生机制、心电图特征及其临床意义,力求使此书成为心电学工作者、临床医生日常翻阅的心电学“词典”,既能当工具书,又能作为图谱供教学示教及日常阅读分析。 全书分四篇共50章,详尽地叙述了:①从基础心电图波、段、问期的正常范围到异常改变及其临床意义;②从各种心律失常到复杂的心电生理现象;③从常见的心内、外疾患的心电图特征到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所致的心电图变化;④从心电学常用的无创性特殊检查到疑难心电图的精解等。可谓由浅入深、环环紧扣、系统地介绍了如何阅读心电图的思路、方法和经验。
内容简介《临床心电图详解与诊断》是一本普及与提高并重、翔实与精练并存、图片与文采并茂的心电学专著。全书分四篇共五十章,详尽地阐述了各种心电现象的基本概念、发生机制、心电图特征及临床意义:①从心电图各个波(P波、QRS波群、J波、Epsilon波、Bnlgada波、Lambdaa波、T波、U波)、段(PR段、ST段)、间期(P-R间期、P-J间期及Q-T问期)的正常值到异常改变;②从各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到复杂的心电现象(早搏、逸搏、扑动、颤动、并行心律、传导阻滞、多径路传导、干扰与脱节、双结病、意外性传导、预激综合征、窄宽QRS心动过速、心源性猝死、隐匿性传导、起搏心电图、各种心电现象及其并存与掩盖等);③从常见的心内、外疾病(先天性、后天性心脏病及心肌病)的病理生理及心电图特征到各种电解质紊乱、抗心律失常药物所致的心电图改变;④从心电学常用的无创性特殊检查、规范心电图诊断报告到心电学案例论文撰写、疑难心电图精解等。 《临床心电图详解与诊断》将心脏电生理、心脏血管等基础知识整合到各个章节中,与心电学相关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系统地介绍了阅读心电图的思路、方法和经验,所精选的近幅图片均有详细的心电图诊断,部分配有梯形图解.
购书方式70元/本,免邮资,书收到后再付款(书中夹有帐号)。联系方式:何方田老师前言/前序
年,WillemEinthoven记录了第一份清晰的人体心电图,并开启了心电图临床应用的新纪元。多年来,成千上万的心电图工作者、心血管病医师、生物医学工程师前赴后继地奠基、探索、创新,使心电图学成为一门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临床学科。同时,也为心内、外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了众多的重要信息,为人类健康事业和挽救无数生命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
心电图是一项简便、价廉、易于追踪观察和重要的临床辅助检查项目。心电图知识不仅是每一位心电图工作者所必须掌握的,而且也是每一位临床医生所必须熟知的,因为在急诊、门诊和住院等患者诊治中,都必须应用心电图提供的重要生命体征等是否正常的关键信息。故心电图知识需要不断地普及、提高和更新。何方田医师苦干了三年半的业余时间,汇集了他27年心电图临床和教学经验,从收藏的数千份图片中精选了近幅,终于一人执笔写成了《临床心电图详解与诊断》这本著作。
全书分四篇共50章,详尽地叙述了:①从基础心电图波、段、间期的正常范围到异常改变及其临床意义;②从各种心律失常到复杂的心电生理现象;③从常见的心内、外疾患的心电图特征到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所致的心电图变化;④从心电学常用的无创性特殊检查到疑难心电图的精解等。可谓由浅人深、环环紧扣、系统地介绍了如何阅读心电图的思路、方法和经验。
在《论语·述而》中,圣贤孔子曾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何方田医师勤奋好学,又善于总结,将心电生理知识与临床心电图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自己的实践经验与解读心电图融为一体,终于梳理成书《临床心电图详解与诊断》。本人有幸先予粗读,深感本书内容翔实、图文并茂、说理清楚、密切结合临床,是一本心电图工作者和临床医师值得阅读的重要工具书。鉴于此见,故欣然作序,并向读者推荐。
精彩书摘
一、ST段测量方法
ST段代表心室除极结束后至复极开始这一短暂时间,多呈等电位线,可随J点的移位而移位。故测量ST段应从J点后0.04~0.08s处作-水平线,再根据TP段的延长线作为基线或采用两个相邻心搏的QRS波群起点的连线作为基线,借以确定有无ST段移位。ST、段抬高时应自基线上缘测量至ST段上缘,压低时应从基线下缘测量至ST段下缘。欧盟心电图标准化工作小组推荐:QRS波群、J点、ST段、T波的振幅测量统一采用QRS波群起始部作为参考基线。“9年国际指南”则推荐:以TP段和PR段作为基线.
二、ST段正常值(1)ST段压低:以R波为主导联ST段压低应≤0.05mV,但Ⅲ、aVL导联可压低0.1mV。(2)ST段抬高:以R波为主导联ST段抬高应≤0.1mV,但V1~V4导联可抬高0.2~0.4mV,尤其是青壮年、运动员等身体素质较好者多见。()ST段时间:为0.05~0.15S。
三、如何评价ST段偏移的临床意义
1.根据ST段偏移的形态(1)ST段呈上斜型(斜直型)、凹面向上型抬高:见于正常人、迷走神经张力过高者、急性心包炎、变异型心绞痛及超急性期心肌梗死等,需结合临床加以判断。(2)ST段呈弓背向上型、单向曲线型、水平型、墓碑型抬高:多见于急性期心肌梗死、变异型心绞痛、电击伤及重症心肌炎等。()ST段呈“穹隆型”或“马鞍型”抬高:多见于BrLtgada综合征患者。(4)ST段呈上斜型压低:多无临床价值。(5)ST段呈近水平型压低:需结合ST段压低的程度,若压低0.1mV者,可能是异常表现。(6)ST段呈水平型、下垂型(下斜型)压低:多见于心肌缺血、劳损及心肌炎等。
2.根据ST段偏移的程度及有无伴发QRS-T波群异常(1)若QRS-T波群正常,ST段偏移在上述标准内,则为正常。(2)若QRS波幅低电压,ST段偏移在上述标准内,则应视为异常表现。()若以R波为主导联T波低平或倒置,ST、段偏移在上述标准内,也应视为异常表现
.确认ST段偏移是原发性改变、继发性改变还是电张调整性改变(1)原发性ST段改变:指心室除极正常而出现复极异常者,表现为QRS波形、时间正常而出现ST段改变。多有临床价值,见于心肌缺血、劳损、低钾血症及1受体功能亢进等。
目录
第一篇P、QRS、T、U各波段正常值及其异常改变第一章窦性P波、异位P波及其异常改变第一节窦性P波及其异常改变一、正常窦性P波二、电轴左偏型P波三、二尖瓣型P波四、肺型P波五、先心型P波六、交感型P波七、巨大型P波八、间歇性P波改变九、右位心型P波十、房间隔阻滞型P波十一、游走性P波十二、P波低电压十三、P波电交替十四、P波缺失十五、窦性旱搏十六、窦性选搏十七、窦性回波及窦房交接性早搏第二节异位P波一、逆行P-波二、正相逆行P波三、房性早搏四、房性逸搏第三节房性融合波第四节心房内差异性传导一、时相性心房內差异性传导二、非时相性心房內差异性传导第二章PR段偏移和P-R间期异常及P-J间期第一节PR段偏移第二节P-R间期异常改变一、P-R间期测量方法二、P-R间期缩短三、P-R间期延长四、P-R间期长、短交替第三节P-J间期第三章正常QRS波群及其异常改变第一节正常QRS波群一、QRS波群的命名二、各波的正常值第二节QRS波群振幅异常改变一、低电压二、高电压三、右心室肥大四、左心室肥大五、双心室肥大六、心室肥厚、扩大、肥大的区别七、异常Q波八、QRS波群电交替、电阶梯现象第三节QRS波群电轴偏移一、电轴测量方法及其分类标准二、电轴偏离的临床意义三、真性、假性电轴左偏的鉴别四、SⅠSⅡSⅢ综合征五、左前分支阻滞六、左后分支阻滞第四节QRS波群时间、形态异常改变一、左東支传导阻滞二、右東支传导阻滞三、不定型心室內传导阻滞四、预激综合征五、心室內差异性传导六、室性异位搏动七、室性融合波第四章J点、J波、Epsilon波、Brugada波及Lambda波(波)第一节J点与J波一、J点二、J波三、缺血性J波第二节Epsilon波第三节Brugada波第四节Lambda波(波)第五章正常ST段及其异常改变第一节ST段测量方法及其正常值一、ST段测量方法二、ST段正常值三、如何评价ST段偏移的临床意义第二节ST段异常改变及其临床意义一、sT段抬高二、ST段抬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三、ST段压低四、ST段延长五、sT段缩短第三节ST段电交替现象第六章正常T波及其异常改变第一节正常T波及T波改变的类型一、正常T波的特征二、T波改变的类型第二节T波倒置一、冠状T波二、Niagara(尼加拉)瀑布样T波三、心内膜下梗死性巨倒T波四、劳损型T波倒置五、功能性T波倒置第三节T波高耸第四节双峰T波第五节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第六节T波电交替现象第七节与心动周期长短有关的倒置T波第八节早搏后T波改变第九节间歇性T波改变第七章正常QT间期及其异常改变第一节Q-T间期及QR第二节QT间期延长一、特发性Q-T间期延长二、继发性Q-T间期延长第三节Q-T间期缩短一、特发性Q-T间期缩短二、继发性Q-T间期缩短三、临床意义第四节Q-T间期交替性改变第八章正常U波及其异常改变一、正常U波二、U波增高三、U波倒置四、双相型U波改变五、U波电交替现象六、早搏后U波改变七、U波消失第二篇各种心律失常及其心电现象第九章破解心律失常诊断三步曲一、良好的心电图记录二、破解心律失常诊断三步曲三、借助梯形图解进行验证四、诊断心律失常的基本原则五、密切结合临床及既往心电图改变第十章破解心律失常诊断的利器——梯形图解一、绘制梯形图解的原则二、绘制梯形图解常用的缩写字母、符号及意义三、绘制梯形图解常用的格式第十一章早搏第一节概述一、早搏的类型二、早搏发生的机制三、早搏时相分期与早搏波形变异的关系四、早搏对窦性节律的影响五、早搏的代偿间歇六、旱搏的病因及临床意义七、早搏心电图分析的步骤第二节窦性早搏第三节窦房交接性早搏第四节房性早搏一、房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二、房性早搏的定位诊断三、房性早搏对窦性节律的影响四、房性早搏的房室传导情况五、房性旱搏揭示房室结内双径路、三径路传导六、房性早搏揭示窦性并行心律七、房性早搏诱发其他心律失常八、房性早搏的鉴别诊断第五节房室交接性早搏一、房室交接区结构、传导的基本特征二、房室交接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三、房室交接性早搏前向传导情况与鉴别诊断四、房室交接性早搏逆向传导情况五、房室交接性早搏前向与逆向传导情况六、房室交接性早搏伴正相逆行P一波第六节室性早搏一、室性旱搏的心电图特征二、室性早搏的定位诊断三、特殊类型的室性早搏四、与插入性室性早搏有关的心律失常五、室性早搏伴室房逆传情况六、室性早搏引发房性、房室交接性、室性逸搏七、室性早搏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八、成对室性早搏QRS波形易变性的原因九、束支或分支性室性旱搏与肌性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十、室性早搏的分级十一、良性室性早搏与病理性室性早搏的鉴别第七节房室旁道性早搏第八节早搏波形正常化一、基本概念二、早搏波形正常化类型(以窦性心律为例)第九节高风险的早搏一、高风险的房性早搏及其心律失常二、高风险的室性旱搏及其心律失常第十二章逸搏和逸搏心律第一节概述一、逸搏和逸搏心律的分类二、逸搏和逸搏心律的共同特征三、临床意义第二节窦性逸搏和逸搏心律一、心电图特征二、临床意义第三节房性逸搏和逸搏心律一、心电图特征二、房性逸搏的定位诊断三、鉴别诊断四、临床意义第四节房室交接性逸搏和逸搏心律一、心电图特征二、非时相性心室内差异性传导的心电图特征及其发生机制三、鉴别诊断四、I临床意义第五节室性逸搏和逸搏心律一、心电图特征二、室性逸搏的定位诊断三、临床意义第六节房室旁道性逸搏和逸搏心律第十三章经典的扑动、颤动及其进展第一节经典的心房扑动及其进展一、分型二、发生机制三、心电图特征四、心房扑动的房室传导五、心房扑动伴外出阻滞六、鉴别诊断七、与心房扑动发作有关的心电图改变八、临床意义第二节经典的心房颤动及其进展一、分型二、发生机制三、心电图特征四、合并房室传导阻滞五、合并房室干扰现象六、合并心室内传导异常七、合并室性异位搏动八、心房颤动的发作与终止九、与心房颤动发作有关的心电图改变十、特殊类型的心房颤动十一、鉴别诊断十二、临床意义第三节心室扑动一、心电图特征二、鉴别诊断第四节心室颤动一、分类与临床意义二、发生机制三、心电图特征第五节紊乱性心律一、房性紊乱性心律二、室性紊乱性心律三、混合性紊乱性心律第十四章折返性心律失常第一节概述一、折返形成的条件二、折返环路的类型三、折返部位及名称四、折返性心律失常的基本特征第二节窦房结及窦房交接区内折返性心律失常一、发生机制二、窦房结内折返性心律失常三、窦房交接区内折返性心律失常四、临床意义第三节心房内折返性心律失常一、发生机制二、心律失常类型第四节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律失常一、房室交接区解剖特点及电生理特性二、心律失常类型第五节心室内折返性心律失常一、心室内折返形成的条件二、心电图基本特征三、心律失常类型四、鉴别诊断第六节房室折返性心律失常一、发生机制二、心律失常类型三、鉴别诊断第七节并行灶周围折返性心律失常第十五章自律性增高型心律失常第一节概述一、心肌细胞类型二、自律细胞分布及其强度三、各起搏点节律的相互关系四、影响自律性的电生理因素五、自律性强度的分级六、自律性增高引起的心律失常特征第二节窦房结自律性增高型心律失常一、窦性心动过速二、不适当性窦性心动过速三、慢性非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四、窦性早搏第二节心房自律性增高型心律失常一、加速的房性逸搏及其心律二、自律性房性早搏及其心动过速三、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四、自律性增高型心房扑动第四节房室交接区自律性增高型心律失常一、加速的房室交接性逸搏及其心律二、自律性房室交接性早搏及其心动过速第五节心室自律性增高型心律失常一、加速的室性逸搏及其心律二、自律性室性早搏及其心动过速三、多源性室性心动过速四、混合性室性异位心律第六节房室旁道自律性增高型心律失常第十六章并行心律型心律失常第一节概述一、发生机制二、分类三、心电图基本特征四、鉴别诊断五、临床意义第二节窦性并行心律一、窦性并行心律的类型二、各型窦性并行心律的心电图特征第三节房性并行心律第四节房室交接性并行心律第五节室性并行心律第六节房室旁道性并行心律第七节特殊类型的并行心律一、间歇性并行心律二、并行灶周围显性和隐性折返(包括并行灶周围折返径路内文氏现象及折返性心动过速)三、偶联间期递增型、递减型、固定型的并行心律四、并行灶周围外出文氏现象五、并行灶周围外出交替性文氏周期八、QRS波群时间、形态呈交替性改变第五节R_R间期长、短交替一、窦性节律时出现R_R间期长、短交替二、房室交接区节律时出现R-R间期长、短交替第十七章触发活动型心律失常第十八章文氏现象第十九章心房内传导阻滞第二十章经典的房室传导阻滞及其诊断热点第二十一章束支、分支阻滞及双束支、多分支阻滞第二十二章相、4相阻滞及阵发性房室传导阻滞第二十三章传出阻滞(外出阻滞)第二十四章双层阻滞与多层阻滞第二十五章双径路和多径路传导现象第二十六章干扰与干扰性房室分离第二十七章病窦综合征及双结病第二十八章意外性传导第二十九章预激综合征及其引发的心律失常第三十章心脏电分离现象及紊乱性心律第三十一章破解宽QRS心动过速诊断之难题第三十二章破解窄QRS心动过速诊断之难题第三十三章揭开室性心动过速的“庐山”真面目第三十四章揭开心源性猝死高危患者的心电图特征第三十五章与隐匿性传导有关的心电现象第三十六章两种心电现象的并存与掩盖第三十七章窦性、房性二联律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第三十八章解读起搏心电图第三十九章电交替现象、电阶梯现象及尖端扭转现象第四十章各种心电现象及综合征的心电图特征第三篇常见的心脏病、电解质紊乱及抗心律失常药物所致的心电图改变第四十一章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的心电图改变第四十二章后天性心脏病的心电图改变第四十三章各类心肌病的心电图改变第四十四章经典的心肌梗死及其进展第四十五章电解质异常的心电图改变第四十六章药物影响及其诱发的心律失常第四篇心电学中特殊检查、案例写作技巧及疑难心电图精解第四十七章心电学中特殊检查的临床应用及评估第四十八章规范心电图诊断报告第四十九章如何撰写心电图案例分析第五十章疑难心电图精解20例如有任何意见和建议,请加ecg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