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病原因
常见症状
治疗方法
治疗医院
预防知识
护理方法
饮食健康

15心电图的分析方法与临床应用

一、结合临床资料

1.许多心脏疾病,特别是早期阶段,心电图可以正常。

2.心肌病、心肌炎、脑血管意外等都可能出现异常Q波,不可轻易诊断为心肌梗死。

3.V5导联电压增高,在正常青年人仅能提示为高电压现象,而对长期高血压或瓣膜病病人就可作为诊断左心室肥厚的依据之一。

?二、心电图描记技术

1.疑有右心室肥厚或右心室心肌梗死时应加作V3R-V5R导联。

2.怀疑后壁心肌梗死应加作V7-V9导联。

3.胸痛时描记心电图发现ST-T异常改变者,一定要在短期内重复描记心电图,以便证实是否为急性心绞痛发作所致等。

?三、熟悉心电图的正常变异

1.P波一般偏小常无意义。

2.儿童P波偏尖。

3.由于体位和节律点位置关系,Ⅲ、aVF导联P低平或轻度倒置时,只要Ⅰ导联P波直立,aVR导联P波倒置,则并非异常。

4.QRS波群振幅随年龄增加而递减。

5.儿童右心室电位常占优势。

6.横位时Ⅲ导联易见Q波。

7.“顺钟向转位”时,v1甚至v2导联可出现"QS"波形。

8.呼吸可导致交替电压现象。

9.青年人易见ST段斜形轻度抬高。

10.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者可出现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尤其女性。

11.体位、情绪、饮食等也常引起T波振幅减低。

12.儿童和妇女V1-V3导联的T波倒置机会较多。

四、心电图的具体分析方法

(1)P波的分析:

1.窦性P波: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左右心房肥大。

2.非窦性P波:房性期前收缩、房性逸搏、交界性期前收缩、交界性逸搏。

3.没有P波:交界性期前收缩、交界性逸搏、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心房颤动、心房扑动。

(2)PR间期的分析

1.PR间期的延长,可能存在房室传导阻滞。

2.PR间期的缩短,可能存在预激综合征。

(3)QRS波群的分析

1.增宽的QRS波群:室性期前收缩、室性逸搏、室内传导阻滞。

2.无正常QRS波群: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五、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1.对各种心律失常和传导障碍的诊断及分析具有十分肯定的价值,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任何其他检查方法能替代心电图在这方面的作用。

2.心电图是诊断急性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快速、简便、可靠而实用的方法。

3.在诊断和指导治疗遗传性心律失常(例如,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等)方面,心电图发挥着重要作用。

4.房室肥大、药物和电解质紊乱都可引起一定的心电图变化,有助诊断。

5.心电图对心包炎、心肌病、心肌炎、肺栓塞、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等也都有其特定的诊断价值。

6.对于瓣膜活动、心音变化、心肌功能状态等,心电图不能提供直接判断,但作为心动周期的时相标记,又是其他检查的重要辅助手段。

7.除了循环系统疾病之外,心电图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危重病人的抢救、手术麻醉、用药观察、航天、登山运动的心电监测等。

参考书籍:[1]万学红,卢雪峰.诊断学.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图片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rsw.com/cjzz/131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