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与临床价值
程陶玲张永军叶挺
危急值又称紧急值或警告值[1],最初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临床上发现的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异常数据进行警示,以便临床医师提前采取干预措施,确保患者安全。随着2007医院协会提出《患者安全目标》的实施目标[2],我院亦全面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我科针对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导致严重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心电图制定危急值报告制度,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科危急值登记记录本登记的危急值患者共1260例(不包括急诊科就诊发现的患者),其中门诊患者80例,住院患者1180例,回顾分析危急值报告流程及临床处理情况。
1.2检查方法:采用日本光电公司心电图机采集普通12导联心电图,美国美林公司12导联动态心电图收集分析动态心电图,我科专业心电图医师读图诊断。
1.3心电图危急值报告项目:医院制定的心电图危急值标准,结合我院实际,制定以下项目为心电图危急值。
(1)急性心肌缺血;
(2)急性心肌损伤;
(3)急性心肌梗死;
(4)严重的电解质紊乱;
(5)致命性心律失常:①心室扑动、颤动;②室性心动过速;③多源性、RonT型室性早搏;④频发室性早搏并Q-T间期延长;⑤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⑥心室率>160次/min的心动过速;⑦Ⅱ度Ⅱ型及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⑧心室率<45次/min的心动过缓;⑨>2s的心室停搏;⑩心脏停搏。
1.4危急值处理流程:当读图诊断时发现心电图危急值后,立即由另一名专业医师进行复核,确认后按照报告流程报告临床科室。并做好详细登记,记录报告日期、患者姓名、住院号、科室、心电图危急值结果及电话接听人和报告人姓名工号等。对门诊患者立即与首诊医师取得联系,协同将患者送往相关科室急救。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危急值报告后临床处理情况及患者预后,组织业务学习,对心电图危急值报告进行讨论,进一步提高对心电图危急值的诊断能力。
1.5观察指标:分类统计获得的心电图危急值资料,对发生危急值情况、报告时间、处理流程及患者诊治情况进行观察,总结常见心电图危急值的心电图特点。
2结 果
2.1心电图危急值的来源与分类:1260例中,门诊患者80例,住院患者1180例,报告窦性停搏212例,显著性窦性心动过缓195例,Ⅱ度Ⅱ型及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169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0例,室性心动过速253例,快速型房颤56例,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135例,急性心肌梗死183例,电解质紊乱27例,对报告的心电图危急值患者分类进行比较后发现缓慢型心律失常为最常发生的心电图危急值。
2.2接获心电图危急值后的临床处理情况:对登记的心电图危急值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查阅电子病历,观察接获危急值后临床医生处理情况以及患者的预后情况。我院报告危急值最常见科室为心血管内科,其他科室散见。接获危急值后临床医师能够立即对患者采取干预治疗措施,其中15例非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请心血管内科急会诊后予以转科治疗,门诊患者立即住院治疗8例,治疗措施包括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急诊临时起搏器植入、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常规抗凝治疗、急诊透析等。本组死亡5例,自动出院3例,其余均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痊愈出院。
3讨 论
3.1建立心电图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心电图危急值是指当这种心电图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心电图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能有效增强医技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提高医技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及时准确地将检查报告通知临床医师,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促进了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
3.2常见心电图危急值的识别诊断:心电图危急值标准的制定现在还没有统一标准,医院根据自身情况自己制定,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学会无创心电学组于2015年制定了浙江省心电图危急值标准[3],成为系统制定实施的第一个省级标准。回顾分析我院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以来的报告病例,我们发现,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心电图危急值为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显著性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博、Ⅱ度Ⅱ型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电解质紊乱等,其中缓慢型心律失常为最常发生的心电图危急值,约占报告危急值总数的56.43%。典型心电图危急值项目容易识别与诊断,对不典型心电图危急值报告应立即交由另一位高年资医师读图,共同作出诊断,以减少误诊率。此外我们体会,临床医师在填写申请单时应详细书写病史,提供临床资料,这对帮助提高心电图的正确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3.3心电图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体会:心电图危急值报告制度未实施前,危急值的报告流程及责任不明确,使得部分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诊治,构成较大的医疗隐患。我院于2010年全面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定期检查并总结、分析,医院医疗安全管理的需要[4]。我科对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导致严重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心电图制定了危急值报告制度,规范心电图危急值报告项目及报告流程,并要求即时登记,责任到人,从而形成快速的联动机制,使得临床医生能够及时有效地对患者进行诊治,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心电图危急值报告制度要及时准确,当出现危急值后,为避免错误,应由2位高年资医师进行复核,确认后立即电话通知临床医生,同时针对患者病情做好辅助抢救准备。我科还组织定期对心电图危急值患者进行随访,了解危急值报告后临床处理情况及患者预后,组织业务学习,邀请临床心内科医师共同对心电图危急值报告进行讨沦学习,进一步提高对心电图危急值的诊断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于心电图室远离临床科室,部分患者需就地抢救,而心电图医师大多缺乏临床急救技能,故科室常规备有急救车和相应急救药品,并专门组织培训学习心肺复苏术,提高了心电图医师的临床急救水平。
总之,心电图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心电图室与临床科室之间的沟通协调,使得临床医生能够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做出正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确保了医疗安全,营造和谐医患关系,医院大力推广。
山西医药杂志
免责声明
平台推送文章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不做它用。如有错误或涉及版权归属,请联系删除,谢谢支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