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心律失常(二)(投票在后面)
1、N68A男性,72岁,有高血压病史10年,长期服用降压药,平日控制血压在~/70~80mmHg,日常活动正常,2个月来无诱因出现发作性心悸,持续3~8小时可自行缓解,1小时前症状再次发作,心电图提示心房颤动。该患者心电图特征不正确的是
A.P波消失
B.QRS时限正常
C.R-R间期不等
D.可见规律f波
2、N69A(题干同上)该患者最可能出现的体征为
A.心律完全不整
B.心界向两侧扩大
C.心尖部第一心音亢进
D.心尖部闻及第四心音
3、N70A(题干同上)该患者当前最易发生的并发症是
A.心力衰竭
B.肺栓塞
C.脑栓塞
D.猝死
4、N60A女性,62岁。患高血压病10年,2个月来发作性心悸,心电图诊断为心房颤动,持续5-24小时左右自行恢复。4天前再次发作后持续不缓解来院。查体:BP/70mmHg,心率90次/分,对该患者正确的治疗措施是
A.立即采取电转复
B.立即静脉输注胺碘酮转复
C.华法林抗凝3周后转复
D.经胸UGG检查心房内无血栓即可转复
5、N51A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胺碘酮抗心律失常主要电生理效应的是
A.显著减慢Vmax
B.抑制电压依赖性钾通道
C.延长动作电位时限
D.延长有效不应期
解析
1、[答案]D
老年男性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疑高血压性心脏病),血压控制达标,2月前突发心悸,持续数小时可自行缓解,1小时前再次发作,心电图提示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心房激动频率达~次/分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本例属于阵发性房颤,房颤心电图特征为P波消失(A对),可见快速而不规则的f波(D错,为本题正确答案),也称为房颤波,有些f波较为粗大,甚至表现为不纯性扑动或颤动,QRS波群节律不规则,致R-R间期不等(C对),QRS波群形态多正常(B对)。
2、[答案]A
老年男性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疑高血压性心脏病),血压控制达标,2月前突发心悸,持续数小时可自行缓解,1小时前再次发作,心电图提示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心房激动频率达~次/分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本例属于阵发性房颤,行心脏检查,可能出现的体征有听诊心率快慢不一,第一心音强弱不等(C错),节律绝对不规整(A对),心率快于脉率(脉搏短绌)。第四心音属病理性心音,为心房肌在收缩末期为克服心室舒张末期压力而用力收缩所产生的震动,也称心房音,一般认为它的产生与心房收缩使房室瓣及其相关结构(瓣膜、瓣环、腱索和乳头肌)突然紧张、振动有关,房颤时,心房很少能做到有效的收缩,故不能闻及第四心音(D错)。心界向两侧扩大(B错)常见于扩张型心肌病、全心衰、心肌炎等,本例患者无明确心界扩大相关临床表现。
3、[答案]C
老年男性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疑高血压性心脏病),血压控制达标,2月前突发心悸,持续数小时可自行缓解,1小时前再次发作,心电图提示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心房激动频率达~次/分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本例属于阵发性房颤。房颤有较高的发生体循环栓塞的危险(B错),其易形成左房附壁血栓,血栓栓塞,尤其是脑栓塞,是最重要的致残和致死的原因,且结合本例患者10年高血压病史,目前该患者最容易出现的并发症是脑栓塞(C对),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心力衰竭、冠心病、高血压等危险因素对脑卒中发生率的影响越来越弱,房颤成为脑卒中发病率的唯一的独立危险因素,20%~25%的缺血性脑卒中是心源性栓子所致。心力衰竭(A错)也属于房颤的并发症。心脏骤停是心源性猝死的直接原因,其病理生理机制是最常见的是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室颤和室速)(D错)。
4、[答案]C
房颤持续不超过24小时,复律前无需做抗凝治疗。否则应在复律前接受三周华法林治疗,待心律转复后继续治疗3~4周。该患者4天前再次发作后持续不缓解,可见房颤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所以应华法林抗凝3周后转复(C对),而不应立即复律(AB错)。也可行食道超声心动图除外心房血栓后再行复律,而不是经胸UCG(超声心动图)(D错)。
5、[答案]A
显著减慢Vmax(A错,为本题正确答案)的是ⅠA类、ⅠC类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特点。胺碘酮是多通道阻滞剂,可表现出Ⅰ~Ⅳ类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药理作用。抑制电压依赖性钾通道,抑制慢、快成分的延迟整流钾电流,特别是开放状态的缓慢激活延迟整流钾通道(IKs)(B对),延长各部心肌组织的动作电位时限(C对)及延长有效不应期(D对),有利于消除折返激动。胺碘酮对Vmax影响作用较弱,主要作用于通道失活态,特点是心率快时阻滞作用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