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房颤动合并心室长间歇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把在心房颤动情况下出现的心室长间歇看作是合并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结果,并制定出如下标准:
1,连续10个f未下传心室,重复出现三次以上者。
2,平均心室率小于50bpm.
3,长R-R间歇ms,且出现三次以上者交界性或室性逸搏出现三次以上者,符合的条件愈多,诊断合并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可靠性愈大。
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心房颤动合并的心室长间歇不一定就是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现在多认为,心房颤动合并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确实存在,但很少见,在诊断上存在一定困难。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提示心房颤动合并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1,窦性心律伴持续性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心房颤动时,心室率小于S0lpm.2,出现频发的=ms的心室长间歇。
3,心房颤动合并过缓的交界性逸搏、交界性心动过缓、室性逸搏或室性心律。
Holer监测显示夜间睡眠时发生的偶发心室长间歇往往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隐匿房室传导有关。
二、心房颤动引起的隐匿传导
心房颤动都伴发有交界区内隐匿传导,常见表现为心室节律不整,这也是心房颤动的重要特征之一。发生机制与隐匿传导有关。
心房颤动时心房率高达~次/分,很多心房激动虽然进入了交界区,未能通过交界区“全程”(隐匿传导),这些激动进入房室区的深度不一,对后继激动的程度也不同,有些激动还能下传至心室,但传导延缓,另有一些激动则完全受阻,因而引起心室率的忽快忽慢,显得绝对不齐。
心房颤动时在房室交界区发生隐匿性传导的机会非常之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