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常用药物可以导致心跳变慢呢?应用这些药物时又应该注意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些可能导致心跳变慢的药物。
1
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等
β受体阻滞剂是常用的心血管药物,可用于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快速性心律失常等多种疾病,很多人都在服用。
常见的β受体阻滞剂都叫“××洛尔”,如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比索洛尔(康忻)等。
而这种药物最容易出现的是心跳变慢。心跳变慢既是药物的副作用,在某种情况下也是我们需要的治疗作用。
比如在缺血性心绞痛中心率变慢可有效减少心肌耗氧,而在心功能不全治疗中,β受体阻滞剂是治疗心衰的基石药物,能够降低交感活性,缓解心衰症状,并且降低死亡率。
在服药过程中要监测心率情况:
清醒状态下心率不小于50次/分,没有乏力、头晕、黑朦、晕厥等情况,就可以满足日常的生活需要。
如果心率低于50次/分,可以逐渐减量。如果仍然不能耐受,可以停用药物,换用其他药物治疗。但是如果这种药物为治疗必须,比如频繁发作的心绞痛无法缓解、长QT综合症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等,那么可以在安装起搏器进行保护的情况继续药物治疗。
2
洋地黄类药物—地高辛等
洋地黄是一种中草药类的植物,从洋地黄叶中已分离出的强心甙,一直用于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最常用的就是地高辛,还有西地兰。
但这种药物治疗窗较窄,很容易发生洋地黄中毒,中毒表现为纳差(食量减少)、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道反应;心率突然显著减慢或加速,室性早搏及房室传导阻滞等;头痛、失眠、忧郁、眩晕,甚至神志错乱等神经系统表现;可出现黄视或绿视以及复视等视觉异常;钾代谢紊乱,出现高钾血症。
不建议长期大剂量服用洋地黄类药物,心衰缓解后应减量或停用。
服药期间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