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病原因
常见症状
治疗方法
治疗医院
预防知识
护理方法
饮食健康

康复驿站镁铁锌代谢紊乱,伤不起

镁的缺乏与过量

1、镁缺乏

健康人一般不会发生镁缺乏,镁缺乏原因有4个:(1)胃肠道丢失:各种原因致呕吐、腹泻和长期鼻饲管、瘘管引流及吸收障碍综合征等。(2)肾排泄过量:包括肾脏本身的各种急、慢性疾患和肾外因素如:慢性酒精中毒、代谢性酸中毒、渗透性利尿及长期静脉液体输入等。(3)药物因素:如利尿剂(速尿、利尿酸钠)、氨基糖甙类、二性霉素B、环孢菌素、顺铂、地高辛、戊烷脒等均可致肾镁丢失。(4)许多内分泌代谢疾患:如糖尿病、甲亢、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Bartter综合征、抗利尿激素不当分泌症候群(SIADH)、原发性甲旁亢、甲旁减、磷酸盐缺乏症、骨营养不良综合征、佝偻病和骨软化症、肢端肥大症等。.

镁缺乏一般无典型的症状及体征,早期症状多为厌食、恶心、呕吐、乏力、嗜睡等。较为严重的低镁血症常与心脏、代谢、神经肌肉等疾病相伴随。①神经肌肉方面: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加,临床表现为自发性腕足痉挛、癫痫发作、眩晕、共济失调、眼球震颤、手足徐动症和肌萎缩等。②对心脏的影响:出现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动过速、房颤和交界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室颤则为严重的并发症。③代谢方面:表现为低钾血症、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在低钾治疗中若仅单用补钾未同时补镁则效果不佳。中重度镁缺乏时还可出现低钙血症,此时神经肌肉兴奋过度,纠正低钙血症可能仅需要补镁治疗。还可导致骨质疏松。

2、镁过量

在正常情况下,肠、肾及甲状旁腺等能调节镁代谢,不易发生镁中毒。常见病因有:(1)摄入镁过多:意外大量注射或口服镁盐,应用透析液等。(2)排出镁过少:肾功能衰竭;严重的低钠血症;酸中毒;内分泌疾病如甲减、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嗜铬细胞瘤。(3)组织大量破坏: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骨骼溶解,细胞内大量的镁释放到细胞外液,产生高镁血症。

临床表现:与血清镁浓度的高低关系密切。(1)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胃肠道痉挛、腹泻。(2)神经肌肉系统:肌无力、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肉麻痹,严重的出现木僵、昏迷。(3)心血管系统:血压下降、皮肤血管扩张而出现皮肤潮红;心率减慢,出现房颤,严重的出现完全性传导阻滞,甚至心脏骤停;心电图可出现PR间期延长,QRS增宽,QT间期延长,常伴有高血钾,故可出现高尖T波。

铁的缺乏与过量

1、铁缺乏

一种常见营养缺乏病,尤其在婴幼儿、孕妇和乳母中更易发生。常见原因:(1)需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膳食中铁供给不足,多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妇女。(2)吸收障碍:常见于胃酸缺乏症,如胃大部切除术后,还见于多种原因造成的胃肠功能紊乱,如长期腹泻、慢性肠炎、Crohn病等。(3)丢失过多:①慢性胃肠道失血:胃十二指肠溃疡、胃肠道肿瘤、消化道息肉、痔疮、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食管裂孔疝、寄生虫感染等。②月经过多:月经失调、子宫肌瘤、宫内放置节育环等。③咯血、肺泡出血:肺结核、肺癌、支气管扩张、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等。④血尿:见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心脏病人工瓣膜修复术后、心脏内黏液瘤、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行军性血红蛋白尿等。⑤其他: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多次献血、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

临床表现:铁缺乏由轻到重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储存铁减少期(ID),表现为血清铁蛋白降低,尚不会引起明显的生理学后果。第二阶段是红细胞生成缺铁期(IDE),血清铁蛋白、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下降等,但血红蛋白尚未下降。第三阶段是缺铁性贫血期(IDA),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均下降。

(1)一般症状:乏力、易倦,面色苍白,头发干枯脱落等。

(2)多系统症状:①消化系统:铁缺乏导致含铁酶的活性下降,引起代谢障碍,易患口腔炎、舌炎、唇炎、口角破裂等。缺铁造成胃黏膜功能减低,导致胃酸分泌减少及小肠黏膜功能紊乱,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便秘等,可引发萎缩性胃炎,加重营养不良及贫血。②神经精神系统症状:常有头晕目眩、耳鸣眼花、失眠多梦、早醒、健忘、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的症状,生活、工作、学习效率明显降低;出现精神行为异常,如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部分患者表现异食癖,如:嗜食泥土、生米、指甲、头发等。③运动系统症状:铁缺乏影响含铁或依赖铁的氧化酶的活性,使各种营养成分不能充分氧化而产生能量,表现为怕冷、全身衰弱、体力及耐力下降等。④免疫系统:铁缺乏会造成体液中免疫IgG、IgM含量降低,减弱白细胞吞噬杀菌能力,增加感染疾病的机会,表现为免疫力低下,易感染。⑤其他:心慌、胸闷、气喘、心悸、心率增快、胸痛等,皮肤干燥皱缩、指甲脆薄易裂,重者指甲变平、下凹为匙状甲。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

2、铁过量

分两大类:一是原发性铁过量,包括遗传性血色素沉着症;二是继发性铁过量,包括:铁剂治疗、膳食中含铁过高,铁过度吸收,溶血性疾病患者,反复大量输血,严重贫血刺激铁吸收造成过量铁积累等。

根据铁过量的原因及轻重程度,可分为急性铁中毒和慢性铁中毒。

急性中毒:常见于过量误食铁剂。铁的致死剂量相当大,约为-mg/kg。当摄入和吸收的剂量超过与血浆中转铁蛋白结合的量时,铁的毒性才明显。可在数小时或数日内引起严重器官损伤,表现为呕吐、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急性肠坏死等,出现凝血障碍、代谢性酸中毒、休克。

慢性中毒:多见于遗传性血色素沉着症、反复大量接受输血、长期摄入过量铁剂或含铁食物。由于机体无自主排铁功能,所以铁能在体内长期蓄积,储存铁过多会损伤各种器官,影响大的器官主要是肝脏、心脏、胰腺、关节和脑垂体,是肝纤维化/肝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梗死、高血压、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及多种器官肿瘤的危险因素。

锌的缺乏与过量

1、锌缺乏

一般情况下锌可满足人体需要而不会引起缺乏。锌缺乏原因主要有:

(1)摄入量不足:膳食摄入不平衡,偏食挑食,动物性食物摄入过少。

(2)需要量增加:如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处于应激状态,如感染等。

(3)吸收不良:某些胃肠疾病,Crohn病,慢性肾病等,饮食摄入过多的钙、铁、铜,膳食纤维,植酸,某些药物如维生素B6、抑酸剂或四环素类等影响锌的吸收。

(4)丢失增加:某些寄生虫感染,长期慢性腹泻,失血,溶血,糖尿病,肾病综合征,创伤,手术,佝偻病多汗,运动大量出汗等增加锌的排出。

临床表现:

(1)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缺锌影响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导致小儿生长发育迟缓、停滞,长期缺锌可致侏儒症。孕妇缺锌可导致婴儿畸形、脑发育不良、神经管畸形等。

(2)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缺锌导致免疫力低下,表现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复发性口腔溃疡、反复性腮腺炎、皮肤创伤愈合不良。

(3)对生殖功能的影响:锌对维持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协调起着重要作用,缺锌会抑制脑垂体释放促性腺激素,引起性腺发育不良、性腺的生殖和内分泌功能障碍,影响精子的活力。导致青春期性发育延迟,性功能减退、精子数减少、男性不育。

(4)对神经、精神的影响:缺锌可使神经元数目减少,神经髓鞘形成障碍,胎儿大脑发育迟缓,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和神经精神症状,如癫痫、脑瘫、智力障碍、小儿多动症等。

(5)对味觉的影响:锌缺乏时,口腔黏膜细胞发育不全,味蕾功能减弱,引起味觉下降,食欲减退,导致厌食、异食癖等。

(6)对视力的影响:缺锌引起内源性运输不良性维生素A缺乏,引起暗适应能力减退。还可导致房水产生减少、晶体高渗,易患近视。

(7)对皮肤的影响:如原发性缺锌性皮肤病,表现为进行性四肢、口腔、肛门及会阴部水疱性皮炎,常合并甲沟炎、腹泻及脱发。

(8)对血糖的影响:缺锌时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合成受阻,胰岛素协同作用减弱,拮抗作用增强,导致糖代谢紊乱。

(9)与其他疾病的关系:文献报道,消化性溃疡、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白癜风等与锌缺乏有一定关系。亦有报道缺锌与恶性肿瘤如肺癌、食管癌、胃癌及淋巴瘤、白血病的发生有关。

2、锌过量

锌的正常量和有害量之间范围相对较宽,且人体有锌平衡机制,一般不易发生锌过量。临床治疗中盲目过量补锌、食用因镀锌罐头污染锌的食物和饮料可引起锌过量或锌中毒。过量的锌可干扰铜、铁和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和利用,影响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活力,抑制细胞杀伤能力,损害免疫功能。静滴过量锌,可导致少尿、低血压、腹泻、呕吐、黄疸、肺水肿等;经胃肠道摄入引起锌中毒者,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等;吸入过量锌,表现为发热、食欲减退等。长期补充大量锌可发生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贫血、免疫力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并常继发铜缺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rsw.com/cjzz/122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