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病原因
常见症状
治疗方法
治疗医院
预防知识
护理方法
饮食健康

心律失常怎么学12

北京治疗白癜风便宜的医院 http://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前言

心律失常素来是非心血管专业同学学习的一大障碍。对于各种心律失常,入门前一般都是看得一愣一愣的,而当真正掌握里其机制之后便会化难为简。考研的经历,让我有时间和动力去仔细研究心血管的疾病。而个人认为,难点的学习,最好的方法是要有名师指导学习,不然对于书本上的结论性知识点,永远难以真正掌握。学习心血管疾病,我主要是看了隋准老师和刘忠宝老师的课,讲得不错。我多数对心血管知识的理解主要是听他们两个的课。因此,以下总结,皆来自我听这两位老师的课程的学习笔记。

综述:学习心律失常前先要明确,心律失常可有以下五种病因:频率异常(如窦速);节律异常(如室早二联率);起源异常(如房早);传导速度异常(如房室传导阻滞);激动顺序异常(如预激综合征)。

一、心律失常药物

1.综述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为四类七种:Ⅰ类为钠通道阻滞剂;Ⅱ类为β受体阻滞剂;Ⅲ类为钾通道阻滞剂;Ⅳ类为钙通道阻滞剂。Ⅰ类又可分为三种,Ⅰa中度阻滞钠通道,Ⅰb轻度阻滞钠通道,Ⅰc重度阻滞钠通道。

2.在这四类药物中,毫无疑问,Ⅰ类里的三种药物最让人费解,请看以下解读。

2.1生理学知识储备

2.1.1心脏的电生理有三种特性:兴奋性,传导性和自律性,其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生理特性

影响因素

兴奋性

静息电位与阈电位差值;0期去极化离子通道状态。

传导性

0期自动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膜电位水平;临旁未兴奋心肌膜兴奋性;心肌细胞直径等。

自律性

4期自动去极化的速度;最大负极电位与阈电位。

2.1.2以心室肌细胞为例(本表中有两个4期,分别为非自律细胞和自律细胞,方便对比),各期的离子基础如下:

0期

Na内流

1期

K快速外流(Ito)

2期

L型Ca内流,K缓慢外流(Ik)

3期

K快速外流(Ik1)

4期

K外流

4期(自律细胞)

窦房结:K外流进行性减弱(为主);Na内流;T型Ca内流

浦肯野细胞:K外流进行性减弱;Na内流(为主)

2.2归纳总结

2.2.1因此,Ⅲ类几乎可以控制除0期外的所有时期,所以号称抗心律失常的神药。至于Ⅰ类,它阻滞了Na通道,其效果有两种:一是使0期去极化速度下降,二是使0期去极化幅度下降。其中,速度下降,则0期去极化的时程延长;幅度下降,则0期去极化时程缩短。

抑制Na通道程度

对Na通道影响

总的效应

Ⅰa类

中度

降速度>降幅度

延长0期去极化时程

Ⅰb类

轻度

降速度<降幅度

缩短0期去极化时程

Ⅰc类

重度

降速度=降幅度

0期去极化时程几乎不变

2.2.2通过上图可知,Ⅰ-Ⅳ四类抗心律失常的机制主要在于改变传导性或者兴奋性,例如Ⅰa和Ⅰc类可以降低传导性,达到控制快速心律的目的。

2.2.3在治疗房性或者室上性心动过速时,多选用Ⅰa和Ⅰc,减慢其传导性而控制心动过速,绝对不用Ⅰb类,不然会加剧病情。而治疗室性心动过速时,多选用Ⅰb类,缩短电信号通过心房和房室结的时间,让上位心律能快速控制心室心律;而当Ⅰb不管用时,可次选Ⅰa和Ⅰc,既然上位控制不了,那直接把心室传导性变弱。(注意:课本有说明,遇到有器质性疾病的室性心律失常时,多不选择Ⅰa和Ⅰc,而直接选用Ⅲ类胺碘酮,因循证医学发现前两者虽能控制症状,但会增加患者远期死亡率。)

3.碰上心律失常的用药,总结如下

第一步判断

第二步判断

治疗选择

血压<90/60mmHg

心率加快

电复律

心律减慢

起搏器治疗

血压>90/60mmHg

心率加快

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麻黄素

心律减慢

室性:Ⅰb>Ⅰa、Ⅰc>Ⅲ

室上性

控制心室率:洋地黄>Ⅱ、Ⅳ

转窦复律:Ⅰa、Ⅰc>Ⅲ

1.电复律:电复律可分为同步直流电复律和非同步直流电复律,除室扑和室颤外,其余均用同步直流电复律。同步直流电复律机制是在心电图上显示QRS波快出现时给予心脏一个强大的直流电,足以让心脏全部心肌引发一次去极化,然后全部处于静息期,这时候自律性最高的窦房结的冲动可以下传控制心脏。室颤等不用同步,是因为此时心电图上不能显示正常的QRS波。

(注意:一般洋地黄中毒引起房室传导阻滞,继发室早不能用电复律,因为此时的问题根本在房室传导阻滞,电复律虽能一时控制心室率,但过后又会重新因电冲动无法及时通过房室结而引起室早。)

2.Ⅲ类要既然这么神奇为何不作为首选:这与其副作用有关,其会引起肺纤维化(最严重并发症),转氨酶升高,光过敏等等,故轻症不作为首选。

3.为什么室性分为控制心室率和转窦复律:当室颤和室扑时,最大的问题是心脏泵血障碍。因此当心室过速时,应减慢心室率,增加有效泵血,治标救命。而治本的是让窦房结的冲动重新控制心室,一般用Ⅰb,原因如上述。

二、房室传导阻滞

1.综述

传导阻滞可分为三种: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和室内差异性传导阻滞。其中考试重点在房室传导阻滞。

2.房室传导阻滞介绍

房室传导阻滞分为三型四种。

类型

特点

一度

①每个心房冲动都能传导到心室,但PR间期都超过0.2s,导致PR间期延长。②S1减弱(因心室收缩延迟,心室充盈时间延长,二尖瓣位置上移所致)

二度Ⅰ型

①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一个P波受阻不能下传心室。

②相邻RR间期进行性缩短,直至一个P波不能下传心室。

③包含受阻P波在内的RR间期小于正常窦性PP间期的两倍。

二度Ⅱ型

①PR间期恒定不变,规则脱落QRS波。②QRS波正常或者宽大畸形(室内传导差异可见)。

三度

①房室完全阻滞,房室各自独立。P波和QRS波无关,PR间期不固定。②心房率大于心室率。③大炮音(二三尖瓣、主肺动脉瓣同时关闭引起)

1.最难理解的肯定是二度Ⅰ型,其要害是因房室传导阻滞,因此PP间期不受影响,而代表心房传导心室的PR间期肯定延长,心室肌延迟收缩,但下一次P波的产生又定时到来,所以上一次的心室收缩QRS开始到下一次P波出现的时间间隔一定是缩短的,且RP间期进行性缩短时间>PR间期进行性延长时间,使得RR间期进行性缩短,知道脱落一次QRS波。

2.对于二度Ⅰ型,可以用以下的图片来解释(手绘)。

首先,房室结只有0、3、4期,正常情况下,每一次的收缩落在静息期(如上图)。而当房室传导阻滞时,其动作电位时程延长,此时,下一次冲动落在了静息期前,再下一次落在了相对不应期后期,再下一次落在相对不应期前期,再下一次落在了绝对不应期,即出现了差传,漏了一个QRS。(如下图)

3.关于这部分的趣味记忆法,详见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rsw.com/cjzz/119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