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病原因
常见症状
治疗方法
治疗医院
预防知识
护理方法
饮食健康

循环系统答题测试

一、A1

1、1-下列不属于心脏传导系统的是

A、窦房结

B、房室结

C、冠状窦

D、希氏束

E、结间束

2、2-下列检查不能反映心功能状态的是

A、X线检查

B、超声心动图

C、胸部CT

D、放射性核素检查

E、有创性血流动力学检查

3、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预示即将发生

A、心房颤动

B、心室颤动

C、心室停顿

D、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E、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4、4-右向左分流性心脏病有

A、房间隔缺损

B、室间隔缺损

C、动脉导管未闭

D、主动脉狭窄

E、法洛四联症

5、5-急进型高血压最常见的致死原因为

A、脑梗死

B、心肌梗死

C、心力衰竭

D、尿毒症

E、脑出血

6、6-急性心肌梗死早期(24小时内)的主要死亡原因是

A、心律失常

B、心室壁瘤

C、发热

D、心源性休克

E、心力衰竭

7、7-不属于周围血管征表现的是

A、脉压增大

B、大动脉枪击音

C、毛细血管搏动征

D、水冲脉

E、细迟脉

8、患者,女性,64岁。晨起发现不能说话,左侧肢体瘫痪,口角歪斜,神志清楚,此患者很可能是

A、癫痫

B、脑梗死

C、脑出血

D、蛛网膜下腔出血

E、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9、患者男性,28岁劳累后心悸、气短5年,休息可缓解。近1年活动中曾有发作过晕厥2次。体检:胸骨左缘第3~4肋间听到较粗糙的喷射性收缩期杂音;X线检查心影增大不明显;心电图表现为ST-T改变,胸前导联常出现巨大倒置T波。在Ⅰ、aVL或Ⅱ、Ⅲ、aVF、V4、V5可出现深而不宽的病理性Q波,超声心动图:室间隔的非对称性肥厚,舒张期室间隔的厚度与后壁之比≥1.3,间隔运动低下。应考虑的临床诊断是

A、克山病

B、病毒性心肌炎

C、扩张型心肌病

D、肥厚型心肌病

E、限制型心肌病

10、患者女性,50岁,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力衰竭,进行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使用前需测心率的药物是

A、甲氧氯普胺

B、地高辛

C、普萘洛尔

D、硫糖铝片

E、肠溶阿司匹林

11、诊断下肢静脉曲张最可靠的方法是

A、下肢静脉造影

B、下肢静脉压测定

C、多普勒超声检查

D、CT检查

E、MRI检查

12、在意外事故现场,对受难者诊断是否心跳停止,最迅速有效的方法是

A、听心音

B、观察心尖搏动

C、测血压

D、作心电图

E、摸颈动脉搏动

解析:

1、

C

心脏的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房室束分支以及分布到心室乳头肌和心室壁的许多细支。

2、

C

辅助检查1.X线检查   (1)心影大小及外形可为病因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2)有无肺淤血及其程度直接反映心功能状态。2.超声心动图   (1)比X线检查更能准确地提供各心腔大小变化及心瓣膜结构情况。   (2)评估心脏功能:射血分数可反映心脏收缩功能,正常射血分数>50%。3.有创性血流动力学检查目前多采用漂浮导管在床边进行,直接反映左心功能。4.放射性核素检查:主要有心肌显像和心功能测定。胸部的CT是通过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T)对胸部进行检查的一种方法。下列检查不能反映心功能状态的是胸部CT,其余都可以反映心功能状态。

3、

B

本题实际考查的是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生的危险性心律失常。75%~9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起病1~2天内会发生心律失常。尤其是24小时内最多见。各种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而室性心动过速,频发性、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RonT),常为心室颤动的先兆,故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可能有发生心室颤动的危险。

4、

E

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的有: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房室间隔缺损(心内膜垫缺损)、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右向左分流比较常见的有:法洛四联症,法洛三联症,三尖瓣下移畸形伴有异常房间通道,完全性大血管转位,矫正型大血管转位,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等。无分流型(无青紫型):即心脏左右两侧或动静脉之间无异常通路和分流,不产生紫绀。如右位心、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缩窄、单纯性肺动脉扩张、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

5、

D

急进型高血压,也称恶性高血压,占高血压病的1%,可由缓进型突然转变而来,也可起病即为急进型,其病理特征是全身细小动脉,尤其是肾的细小动脉的变化,以纤维素性坏死为主并有显著内膜增厚,导致增殖性内膜炎。这种改变的病理基础是血压升高。恶性高血压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30~40岁为最多见。血压明显升高,舒张压多在17.3kPa(mmHg)以上,有乏力、口渴、多尿等症状。视力迅速减退,眼底有视网膜出血及渗出。常有双侧视神经乳头水肿。迅速出现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不全。也可发生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和高血压危象。病程进展迅速,多死于尿毒症。

6、

A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约有75%~95%的病人发生心律失常,多发生于病后1~2天内,前24小时内发生率最高,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如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成对出现或呈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常是出现室颤先兆。室颤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7、

E

周围血管征表现:1.毛细血管搏动征,又称Quincke征,用手指轻压患者指床末端或以清洁的玻璃片轻压其口唇黏膜如见到红白交替的节律性微血管搏动现象称为毛细血管搏动征。2.水冲脉:水冲脉也叫做陷落脉、速脉或Corrigan脉。检查时将患者手臂抬高过头并紧握其手掌腕面可感到患者脉搏骤起骤降,急促有力,有如水浪冲过,故称为水冲脉。3.枪击音:也叫Traube征,正常时在颈动脉或锁骨下动脉可听到相当于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的两个声音而在其他动脉处听不到在病理情况下将听诊器的胸件轻放在患者的肱动脉或股动脉处可听到“Ta-Ta”的声音称为枪击音。4.Duroziez双重音:用听诊器的胸件放在患者的股动脉根部听到随心脏收缩出现的收缩声与回声的双重音称为Duroziez双重音。5.颈动脉搏动:且常伴有点头运动(DeMusset征)。6.交替脉:交替脉为种节律正常而强弱交替出现的脉搏为心肌损害的种表现。7.重搏脉:正常脉波在其下降期中有重复上升的脉波但较第个波为低不能触及在某些病理情况下此波增高而可以触及称为重搏脉即个收缩期可触及两个脉搏搏动。8.奇脉: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甚至消失的现象称为奇脉不明显的奇脉只有在听诊血压时方可发现即原来听到的脉搏声在吸气时减弱或消失或收缩压在吸气期较呼气期降低1.33kPa以上。9.洪脉:洪脉是指形态正常而振幅大的脉搏触诊血管时可发现脉搏强而大。10.细脉:细脉指形态正常而振幅小的脉搏与洪脉恰恰相反触诊时脉搏弱而小也称做丝脉。

8、

B

脑梗死好发于中老年人,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通常患者可有某些未引起注意的前驱症状,如头痛、头晕等,多数患者在安静休息时发病,不少患者在睡眠中发生,次晨被发现不能说话,一侧肢体瘫痪。

9、

D

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变小为特征,以左室血流充盈受阻,舒张期顺应下降为基本特征的心肌病。半数以上无明显症状,主要症状是心悸、胸痛、呼吸困难、猝死。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50%.查体胸骨中下段喷射性收缩期杂音。ECG示30%-50%患者在Ⅱ、Ⅲ、aVF及V4-6导联上出现深而窄的Q波(0.04s)。UCG示室间隔明显肥厚≥1.5cm,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移靠近室间隔(SAM征阳性),左室流出道狭窄,主动脉瓣收缩中期呈部分性关闭。

10、

B

服强心苷类药物时需加强对心率、心律的监测,脉率低于每分钟60次或节律不齐时应暂停服用,并告知医生。

11、

A

诊断下肢静脉曲张方法:1、深静脉通畅试验:又称为波氏(perthes)试验,检查深静脉是否通畅,不通畅者不能手术。2、浅静脉和交通支瓣膜功能试验:又称为屈氏(pratt)试验,检查静脉瓣膜功能是否健全。3、B超和多普勒超声扫描:能检查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疾病。4、下肢静脉造影检查:是确切诊断下肢静脉疾病的最可靠的方法。测定静脉压用以判断有心功能、回心血容量及静脉血回心受阻情况。右心衰竭、缩窄性或渗出性心包炎、阻塞性肺气肿、上腔静脉受压或血栓形成时,均可使静脉压升高;休克、昏厥时则降低。

12、

E

诊断是否心跳停止的标准是清醒病人神志突然消失,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消失。

赞赏

人赞赏









































浙江治疗白癜风疗效最好医院
北京哪里看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vrsw.com/cjzz/10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