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病例均不同程度的伴有st-t改变,其中st-t段以下移为主(21例,占91.3%)心绞痛发作时,st段下移大于0.5mv,均随疼痛减轻而有恢复,甚至可恢复至等电位线前后均匀改变幅度为0.15,t波改变为颠倒与竖立不等,有3例在心绞痛发作时t波反而竖立,即使是在t波倒立而疼痛减轻到t波变浅的病例中,均匀改变幅度为0.075,由此看出,本组心电图改变是以st段下移为主,而t波改变则不明显伴随,这种改变常呈较大的暂时性变化,即随心绞痛减轻,这种改变能够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猝死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忽然死亡而冠心病猝死是因原发性心脏骤停而猝然死亡,多为缺血心肌局部发生电生理紊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乱,引起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所致目前,在各种理由所致猝死病例中,因心血管疾病引起的仍占首位在心脏病的猝死中一半以上为冠心病所引起由于这种死亡是在数小时甚至瞬间发生,救治胜利率较低,因此,冠心病致心源性猝死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能否猜测梗死?如何对易患猝死的病人进行识别?近年来,很多学者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笔者以为冠状动脉痉挛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及猝死有密切联系,其心电图主要现象为st段的偏移以往以为,st段上移型心绞痛常提示较大冠脉痉挛,预后较差;而下移型则为较轻的冠脉痉挛或侧支循环较发达,因此以为此型预后较好但本组在多次发作st段下移型心绞痛后发生的猝死提示这种改变预后同样是很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危险的,心绞痛伴有st段偏移较单纯t波改变预后要差,如反复发生,应警惕猝死可能本文对23例冠心病猝死病人生前心绞痛发作与发作期间的心电图介绍,试图探讨猝死与心电图二者之间的规律及心电图猜测与猝死的可能性
2结果
1对象与方法
从各例st-t改变的导联来看,以前壁导联改变为主(75%),其余为下壁(25%),较符合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病变较其他支预后要差的一般规律伴随有9例是在2个部位以上(下壁+前壁),有4例(17.4%)其st-t改变是在非梗死域
1.2方法一切病人入院后常规做心电图(包括心绞痛发作时与疼痛减轻后的心电图各2份),计算均匀st段偏移度及t波幅度各例所做心电图距猝死时间最短0.5d,最长3d,均匀1.5d,记录时间较接近死亡时间,故较能反映猝死前的心电图改慢性室性心律失常变
3讨论
1.1对象本组统计2001~2006年间我院收治冠心病病人共23例,男性16例,女士7例,年龄52~80岁,均匀年龄61.8岁其中稳定劳累性心绞痛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9例,心梗恢复期(心梗3个月以上)2例诊察均符合who所定标准
有学者以为,st段上移型心绞痛几乎均见于较粗的冠脉闭塞,而下移型则为较轻的冠脉痉挛或侧支循环较发达,因此以为此型预后较好但本组在多次发作st段下移型心绞痛发生猝死,提示这种改变预后同样是很危险的
如果上面的介绍您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点击我们的专家在线咨询,可以通过在线交流来让我们的我院专家给您进行对话,让广大患者能得到一个更加专业全面的建议
目前,普遍以为冠心病心绞痛的发作取决于冠状动脉硬化病变的部位、范室性心律失常围和严重程度,包括:①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②是否有冠状动脉痉挛③侧支循环的多少④心肌耗氧量的增加等起因作用已有愈来愈多的材料证实:冠状动脉痉挛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及猝死有密切联系以为不仅粥样硬化的冠状动脉能够发生痉挛,原发性的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同样能够发生痉挛,此时发生较明显的心电图变化伴有典型的心绞痛发作发生猝死的重要起因是缺血部位心肌的静止膜电位降低,亦或儿茶酚胺增加,心肌细胞开释钙离子,这种改变在心绞痛尤其是不稳定性心绞痛时常存在,不少病人在猝死前已有先驱先兆,但以为是一般的心绞痛而未引起重视,因而失去了积极治疗的时机
民间偏方治白癜风